爱,是教育的灵魂

化州市第八小学李文艺


  摘要: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有父母一样的爱心,像父母一样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育学生成长。爱是教育的前提,缺乏爱的教育是缺乏科学的教育。得到来自父母、老师的爱和温暖,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当孩子得到老师的爱时,会让他们产生爱的回应,使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总之,我成功的教育离不开一个“爱”字。
  关键词:教育 爱心 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做好教育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亲其师,信其道。”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情绪的箱子”等着被爱填满。当一个孩子真正感受到爱,他才会健康成长,当爱的箱子空了的时候,孩子就会有问题行为。孩子的多半渴求都是空箱子的渴求所激发。
  好的老师是用爱来滋养孩子成长的,在爱中孩子会成长为有责任、有道德的人。缺乏爱,他们则会在情绪和社交上出现问题。孩子们的错误行为是因为感受不到爱而导致的一种错误的补偿。总之,我认为教育的灵魂不外乎一个“爱”字,像父母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了解他们的心理,教育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有健康的心理,有爱国的情怀,有高尚的情操。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是如何做好这些的呢?
  一、“爱”是班集体凝聚力的磁场
  班集体的凝聚力是一个班集体对本班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在学风好、班风好的班集体中,就有一种光荣感,愉悦感和责任感,心向着集体,乐于为集体多作贡献。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个性特点,如今都成为了一个班级的成员,我们要让他们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1、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爱的基础。要热爱学生,抛开冷冰冰的态度,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形成爱的氛围。我总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慈母般的情爱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2012年,班里有位同学父母生意失败,远走他乡躲债,他寄住在一位亲戚家,有时吃不上早餐就来上学了。我知道情况后,便给他买早餐吃。各种费用他无钱交,也是我为他垫付的。同学父母离异,心灵受创,性格孤僻。我便主动接近他,关心他,给他温暖,使他和我交上了朋友。他和我推心置腹,无所不谈,我趁机开导他,使他逐渐开朗起来。
  2、自备“处方”是爱学生的本钱。我平时比较注意收集一些民间治病的小方子,有时真的能派上大用场呢。5年前,有位学生陈建铭患了腮腺炎,腮肿得很厉害。我建议家长用仙人掌捣碎敷上,因为不用内服,家长觉得试试也无妨,于是照做了,结果第二天他的腮就消肿了,家长还专门打电话感谢我呢。前年有个同学,经常流鼻血,看了不少医生也没有根治,我建议家长买点猪鼻子煲“关草头”让她喝。结果她就再没有出现过流鼻血的现象了。该同学感受到了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她,她学习比以前更自觉努力了,也更乐于为班集体做事了。有位同学有一次上课突然肚痛难忍,呕吐厉害,我立马送他去东山街道卫生院治疗……
  平时我还为学生准备有“风油精”“保济丸”“红花油”“沙布”“创可贴”等,一般的小伤、小痛都用得着。我还备有十多把雨伞在教室,要是有哪个同学忘记拿雨伞来,天又突然下雨时,让他们不至于淋着回家……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我如父母般的师爱,体会到老师的期望,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因而更加尊师守纪,勤奋学习了。这样一来,学生听话、守纪,专心听课,勤奋学习,积极为班集体献计献策,因为大家活跃在一个有“爱”的班集体里,良好的班风学风自然就形成了。因此,我们取得了无数个“文明班”、“先进班”的光荣称号。
  二、爱,是改变学困生的关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心理需要,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即使是学困生,也有自尊和爱的需要。
  1、疏导,是爱的通行证。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坚持正面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大禹治水的经验告诉我:要治服“洪水”,就得像大禹那样靠“疏”,而不是像他的父亲鲧那样偷了“息壤”去“堵”。疏”能把洪水引入大海,消除水患。
  2、转变学困生,是特别的爱。同样的道理,用疏导的方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能使爱畅通无阻。对学困生的某些错误和过失,持理解、宽容、信任和期待的态度,慢慢疏导,往往会产生神奇的、事半功倍的效果。2013年我有个学生,他经常旷课,贪吃贪玩,还打架,在班中称王称霸。我通过家访、调查,了解到他的父母中年得子,他在溺爱中长大,听不得半句批评。因此,我一方面在生活、学习上关心照顾他,和他建立了友谊;另一方面,我努力发掘他的闪光点。我了解到他很喜欢打乒乓球,而且水平不错。本来我的乒乓球也打得不错,为了接近、教育他,我还到处向人请教球技,经常练习,找机会和他沟通、比赛。他如我希望的一样获得了学校的乒乓球比赛冠军。于是我顺势鼓励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国争光。在学习上,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辅导。在课堂上,我给他辅导过的知识,知道他一定能回答正确的问题,尽量让他回答。就这样,渐渐地他自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转变了,爱上了学习。后来升学考试,只差2分就能考上化一中了。
  三、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教师热爱教育工作与热爱学生是息息相关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往往因教师而异。
  1、教学效果好,是爱学生的结晶。满怀爱生的情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产生“向师性”,从喜欢教师迁移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样教学效果就好。任教三十多年,无论我教哪个年级,由于班主任工作做得比较好,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所任班科成绩均居同级科的前列。
  2、肯定、鼓励,是爱的催化剂。三十多年来,我无论遇到什么烦心事,都不会把它带进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给学生授课。课堂上提问,学生回答,我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委婉的纠正,热情的鼓励,绝不丑化或为难学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增强了。有自信的人,做起事来无往而不胜,班级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大家踊跃举手发言;课后,我的办公桌旁总围着一大帮学生,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向我请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高涨,教学质量还愁上不去吗?每年的毕业会考,或五年级的区、市竞赛,我所任班科的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都比同级科的许多班高出不少。
  总而言之,我觉得教育者时时需要用父母般的感情去唤起全班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实践证明,教师热诚地“爱”,适当抓住契机,以高度的热情肯定和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比起批评或生硬的道理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爱是理解的别名”,不是经常听到“理解万岁!”的高呼吗?所以,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儿童教育讲座》。
  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激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