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以“大党建”赋能“微治理”,构筑“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

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更有温度


■通讯员吴祖武 杨伟盛
  本报讯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核心,漫步在电白的各个村庄,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处处焕发出文明新气象。近年来,电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探索以建强农村党组织为核心,加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固本强基,锻强乡村治理核心
  以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实施“村(社区)干部后备队伍制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预备队制度”“星级评定”“末梢工程”“党员身份亮化工程”,在全区推广建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五级网格化管理”,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格局,通过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目前,全区337个村(社区)共划分四级网格4689个、五级网格8805个,共选聘网格员8805名,建立万名网格员工作群、1000多个“网格员之家”。
  党建+自治,夯实乡村治理之基
  强化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村民自治。制定出台《茂名市电白区村规民约工作指引》,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乡贤问事会、村慈事会“一约三会”,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支持、参与乡村公共建设。如沙琅镇深入优化党组织设置,在自然村设立党支部,建立“每周一碰头会”和党员联系村民制度,指导成立自然村理事会、慈善会、乡贤会和党员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队、卫生保洁队,挑选长期在家、相对年轻、有威望的村民和乡贤担任“三会”“三队”成员。充分发挥“三会”“三队”带动作用,激发广大乡贤村民捐资投劳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建起每村一志愿队,建立5000名志愿者组成的攻坚队伍,共商共议共建创新出有效治理农村“旧顽疾”的“农家小苑”模式,村民还自发树起“红黑榜”,挂起“整治锣”,鸣锣整治、全民参与。通过正确引导村民自治,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内生动力,沙琅镇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起一轮又一轮猛攻,率先实现“村村过关”。
  党建+法治,筑牢乡村治理之本
  以“党建+法治宣传”“党建+法律服务”“党建+调解工作”为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服务活动,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沙琅镇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实行“村(社区)—驻村工作组—分管领导—镇调委会”四级联调机制,着力解决初信初访等突出问题,推进信访矛盾化解与人民调解工作无缝对接。该镇琅西村建立了村级“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围绕“治未病—法治宣传、看门诊—诉前化解、找专科—便捷诉讼、重警示——以案释法”四大功能发挥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家门口式司法惠民服务,实现了司法服务、资源下沉一线,化解了大量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2021年,沙琅镇琅西村、高地街道山海社区、黄岭镇白石村、林头镇槟榔村等4个村上榜2021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党建+德治,铸就乡村治理之魂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构建文明乡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目前,全区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36个。大力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轻骑兵力量,选取了一批理论水平高、政策把握准、表达能力强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各级好人、优秀创业青年等先进典型人物,组建“电白十大宣讲达人”宣讲团,以身边人、身边事的方式向广大群众传播正能量。同时,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将崇德向善、勤俭持家,清白做人、诚信友善的清风正气融入村规民约,开展好心家庭、电白好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行为自觉,全面推动民风向上向善。
  电白区“大党建”赋能“微治理”,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通过自治,老百姓有了参与的活力;通过法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德治,更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般,改变着老百姓的内心。如今在电白,村民已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