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小人书


刘广荣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生活贫穷,我们农村的孩子家里可看的书少得可怜,那时我最爱看的便是小人书
  有一次我买回了《董存瑞》《三打白骨精》和《南瓜生蛋的秘密》三本小人书。吃饭后天就黑了,我拨长灯芯,点明了煤油灯。我先打开《三打白骨精》看,妖精太可恨了。我一边看,一边对着画。蛾虫纷纷飞来扑向煤油灯,有的蛾虫落在我的头上。我只好停下来,舀一盆水放在书桌旁边,让蛾虫自投罗网。过了一会儿,我用铅笔勾画好了那妖精的轮廓,再画一支枪打妖精。画了擦,擦了画,画了好久才觉得有点像……看了《董存瑞》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刚毅的眼神、坚强的意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着我。崇尚英雄的年代,年少的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最喜欢那本《南瓜生蛋的秘密》,看了多少遍记不清了,反正已背得滚瓜烂熟。书中讲的是部队的宣传员小王常为附近的村队出板报,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为感谢小王,大家拿出鸡蛋送给小王,被小王婉言谢绝了。队里的一群少先队员想了个办法,把南瓜顶部挖出,掏了瓜瓤,把鸡蛋装进去,再把南瓜顶部封上。部队采购员来买南瓜的时候,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就把那十多只装有鸡蛋的南瓜卖给了他们。当炊事员切南瓜时,鸡蛋从里面滚了出来,大吃一惊。最后部队采购员和炊事员仔细研究,发现了南瓜生蛋的秘密,小王等人连夜把鸡蛋送回了生产队。该故事凸显了部队纪律的严明和军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同时也表现了融洽的军民鱼水情!
  当时的小人书,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套至少二十本以上,并不是一次性发行的,每集间发行的时间都比较长,害得我总是望眼欲穿。
  1972年,为了先睹《西游记》第七集,我便到城里的亲戚家看。亲戚是出租小人书的,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上面全是小人书,小人书比我还高。这些小人书对我极具诱惑力,不用花钱就能看,真是太好了!我坐在小马扎上静静地看书,如痴如醉,一坐在就是几个钟头。小人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有《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少儿喜爱的读物,也有《福尔摩斯》等侦探故事……与小人书为伴,太惬意了!一页页翻阅,书中的内容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留在脑海中。我对《西游记》爱不释手,当成了宝贝。这集《西游记》封面是孙悟空的画像——他一双火眼金睛,手执如意金箍棒腾云驾雾,帅极了。《西游记》故事一波三折,深深吸引了我。
  这一天我看了四本《西游记》,真过瘾。孙悟空成了我的偶像。睡前,我找来一根棒,学孙悟空的样子上蹿下跳……
  在那个物质匮乏、儿童读物少的年代,小人书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她为我编织了一个个甜美的梦想,带给我无限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