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建设万里碧道 助推乡村振兴
吴松(市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陶醉于好友湖阴先生庭院和周围环境之美而作的诗句。傍山而建,依水而居,田野阡陌,绿水青山,好一派田园风光,令人神往憧憬。事实上,用“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来形容当下茂名万里碧道建设的丰硕成果,笔者认为并不为过,这恰恰彰显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的信心、决心、恒心。在万里碧道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为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做足做活水文章,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初现,为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万里碧道建设的历史机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河湖长制的实施,融合“好心茂名”文化元素,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中小河流治理等工作,以鉴江沿线建设茂名碧道为主线,以鉴江干流、袂花江、好心湖为主要载体,依托鉴江干流片区、袂花江片区、罗江片区、西江流域片区、沿海诸河片区等流域范围众多中小河流,以东江河、北界河、小水河、曹江河、大井河、南塘河、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等主要支流作为碧道支线,以茂名露天矿好心湖、电白水东湾、信宜高城水库、尚文水库、高州水库等湖湾湿地为根基,构建“九脉归一、五片共辉、湖湾点萃”的碧道空间格局,打造“鉴江山水田园画廊”,让“万里碧道”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大道,从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茂名高质量发展。
万里碧道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河湖治理等过程当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红利的真实写照,更是市委、市政府描绘“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画卷的生动实践。人们所熟悉的高州根子河畔,古香古色的民居,错落有致,集历史文化、荔枝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集于一身的“荔乡水韵”碧道,全长5.5公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绿树掩映中尽显大唐风韵,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电白区致力推动县域副中心“一河两岸”建设,规划建设承载沿线文化禀赋、民俗典故的“沙琅江好心碧道”;茂南区围绕小东江流域串联彭村湖、北马塘构建“林湖田园、人文荟萃”城郊滨水休闲环;化州市把中小河流治理与蒲山村新农村建设融合起来打造“廊桥遗梦”等景点,成为茂名美丽旅游乡村的新亮点;信宜市把“西江画廊”“山水画廊”与“锦江画廊”碧道串联起来,打造特色鲜明、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茂南共青河、白沙河、桂山河,电白龙记河,化州的石滩河、博带河,信宜北界河、北逻河,高州谢鸡河、南塘河等水生态休闲廊道,跳跃闪动,“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好心碧道”,星罗棋布,碧水怡人,点青缀绿,魅力绽放。这不仅辐射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也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茂名露天矿作为曾经的茂名城市“伤疤”,市委、市政府按照修复与优化有机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就地取材,采取“引水、修路、种树、建馆”等举措修复生态环境,如今蜕变成美丽的“好心湖”,湖水晶莹剔透,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熠熠生辉。随之,全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正逐步变成现实,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之源;茂名的小东江城区段,一江碧水穿城而过,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十里景观带,使小东江实现了从省挂牌督办整治到水质达标的华丽转身,夜幕降临,小东江畔的音乐、灯光、喷泉交相辉映,美轮美奂,成为茂名河湖治理一张名副其实的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茂名大地,万里碧道建设如火如荼,以河为轴,以水为脉,以绿为魂,以文为核的“好心碧道”遍地开花,一座好心之城、生态之城、文明之城、魅力之城、滨海绿城正强势崛起。乘势而上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茂名产业强市向海而兴滨海绿城新篇章,是时代赋予茂名的光荣与梦想。我们相信,各级党委、政府只要把握时代脉搏,锚定茂名发展新目标,凝心聚力,携手同心,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必能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以完美的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