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注意避开这些误区


  在震荡行情下,强调得较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定投”。可也收到了不少小伙伴们的吐槽: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账户却没有什么起色呢?定投里都有那些小误区需要注意呢?
  误区一:定投基金越多越好
  其实,定投本身并不是一个获取最佳收益的方案。我们都知道要想赚到最多的钱,理论上很简单,无非是在股市最低点买入并在最高点卖出来获取最大化的市场收益。可就像华尔街谚语这样形容道:“要想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下落的飞刀还要难”。
  因此投资者期望准确踩点入市,高点及时脱身的概率是几乎是微乎其微。这时通过定投这种长期的投资方式,在熊市或震荡市不断积累基金份额,积少成多,然后通过牛市实现快速增值,这样一来利用相对高点便能达到“低买高卖”的效果。于是在这种“懒人方式”的吸引下,不少小伙伴们不知不觉定投了很多基金。但基金定投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究其原因有两点:
  首先,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有限,定投数量过多会无暇顾及每只基金的策略和状况,最后只能听之任之。而且长时间来看这么多笔的定投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说实话坚持下去会很难。
  其次,数量过多难免会定投了同类型的基金,这样投资将会重叠,不仅会导致同跌同涨的局面,而且无法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误区二:定投就是放着不动
  这个也是很多人经常会有的误区,我们建议定投要长期坚持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不管不顾,也不做任何止盈的计划。市场千变万化,我们无法预料市场的顶部在哪。因此,对于定投的小伙伴们来说,不用时时刻刻去关心自己的账户收益,但是可以提前做好止盈的计划,设置好止盈点,一旦收益达到目标选择落袋为安。
  误区三:定投随意选择基金产品
  一般来说,定投首选指数基金。相比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指数基金紧跟市场主流指数波动,能很好地反映市场不同方面的综合表现,比较适合作为定投标的。同时很多指数波动性高,有利于低位攒份额,高位高价卖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微笑曲线”。但是指数基金产品丰富多样,走势表现也千差万别,我们在定投时也要同时关注流动性、跟踪误差等多种因素,不能瞎选、盲投。 (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