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树立新时代农村文明新风
陈冲(信宜)
近日,茂名日报用一个整版刊发了《新安镇第二届“十大最美媳妇”风采》,同时配发了消息《树立孝亲标杆,展现巾帼风采》。
读罢报道,笔者首先要为新安十位“最美媳妇”的孝心爱家事迹点赞。她们的事迹确实感人,确实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最美媳妇”之一的彭爱芳,面对丧夫之痛,家庭顶梁柱倒下,她不轻言放弃,除挑起一家劳作之重担外,还悉心照顾年迈的家公以及年幼的女儿,让风雨飘摇濒临倒塌的家变成一个温馨的有依有靠的家,让老人享受爱心孝心的沐浴,让幼者享受母爱的温暖抚慰。彭爱芳为家庭,也为社会,奉献了她的爱心与孝心。正是一个个鲜活的“最美媳妇”,汇成了新安镇一股股的社会正能量,让新安乡村百姓的幸福感满满,爱心感满满,和谐感满满。“最美媳妇”之一的彭莲芳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要我们之间多一分体谅,多一分关心和爱,家庭就会融洽,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新安镇十位“最美媳妇”用她们质朴的言行印证了这一点。
其次,要为新安镇党委政府这一远见卓识之举点赞。乡村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努力提高乡村百姓的幸福指数,让老百姓的生活称心如意。村民的幸福指数越高,心里越舒畅越亮堂,振兴乡村的成绩越见成效。新安镇党委政府,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践行了这一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朝着这一方向迈进,以此带动新安镇更多的乡村媳妇向这些“最美媳妇”学习、看齐。新安镇将会涌现更多的敬老爱幼、营造美好家庭的好媳妇。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家庭矛盾都不可避免,而家庭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是婆媳关系。可以这样说,现在大部分妇女是孝敬公婆的,但也勿庸讳言,有一些媳妇对公婆是不恭敬的。比如,在一些媳妇的言谈中,对家公家婆的称谓往往不是“爸爸”“妈妈”,或“家公”“家婆”,而是称他们为“老嘢”“老家伙”。对他们不是孝敬关爱,而是“黑口黑面”,想的不是让家公家婆享受更多的晚年幸福生活,而是想尽办法谋取老人家口袋里的剩钱余款或是退休金,或是让他们充当免费保姆。一旦“油水”榨干,没有可用价值了,便将他们“扫地出门”,或“踢皮球”,把年迈的双亲踢向他人,使老人家成了“众人姑婆无人待”。这种现象虽然很少,但的确存在,不容忽视。新安镇党委政府这一举措,无疑起到扫除这一不良现象的作用。寻找“最美媳妇”标杆,树起“最美媳妇”典型,目的就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社会上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汇聚建设美好、幸福新安的磅礴力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和睦了,幸福了,社会也就和睦了,幸福了。新安镇党委政府倡导举办“寻找最美媳妇活动”,是有远见卓识的,办得相当成功。据报道,颁奖典礼上,通过事迹短片展播、现场访谈和文艺节目等,生动展现了新安最美媳妇的感人事迹,一个个孝亲敬老的温情故事,彰显人性的光辉,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激励着广大群众以“最美媳妇”为榜样,大力弘扬精神文明的风尚。颁奖典礼通过现场+互联网同步直播的形式举行,其中网络直播围观人数将近一百万人次。正是在这种树孝亲标杆、立孝亲榜样的作用,使新安镇涌现了一大批孝敬公婆、热爱家庭的好媳妇,进而推动了新安社会精神面貌的可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