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村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提质
特约评论员 吴松
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活跃在茂名广袤农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为农民送去农业实用技术和教材,送去防疫物资、化肥饲料、鱼虾苗、鸡鸭苗……他们用心用情用力架起了农民与科技的桥梁,推动农业科技落地开花结果,用脚丈量土地,把科研写在茂名大地上,为茂名乡村振兴赋能提质,凝聚起澎湃力量。
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福建省南平市,当时,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农业大市南平的农业经济陷入困境,广大农民非常渴求农业技术。1999年2月,南平市结合市情乡情选派225名首批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成为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科技下乡支农”模式,在政府主导下有组织有意识地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主动下沉基层、深入农村一线,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指导和技术服务,更好地服务“三农”。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在《求是》杂志刊文《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总结南平市的经验。同年,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9年,科技部、人社部、农业部等8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2016年,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从此,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制度性安排,并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作为中国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介。显而易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立是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根本,引导科技人才转向“三农”、服务“三农”、破解“三农”难题,着眼长远践行初心的制度性安排,是破解“三农”难题而开展科技干部交流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地开花到总结推广,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人才下乡、科技下乡和科技成果转化,而且有力地推动农村创新创业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队伍也在服务“三农”的伟大实践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科技特派员为科技兴农富农作出了突出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省科技厅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进行布局,引导和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组织4批次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发动省内77家单位,组织878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选派2106人次进行对接,安排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906个,资金总额达9200多万元,全面完成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全省2277条省定贫困村和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工作。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农业类高校,主动扛起责任,成立14支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精准对接粤西地区31个省定贫困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原则,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科技创新,为茂名“三农”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富农,打造农业产业链,创新科技助农模式,推动精准扶贫、农业转型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为茂名乡村振兴赋能提质,凝聚澎湃力量。今年3月,省科技厅再次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14个部门印发了《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管理提供重要支撑。我市围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进一步强化科技特派员管理,规范科技特派员行为,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农村科技特派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农民对接农业技术、对接“三农”服务、对接产业项目,手把手教授知识、推广技术、创新创业,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提质,添力鼓劲。这是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迈进新时代,科技在创新,制度在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在我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新时代赋予了科技特派员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一项重要的课题。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个主题,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赋予新动能,增添新活力。一要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拓宽服务领域。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关乎农村基层民主、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因而,必须要根据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需要,扩大选派范围和规模,增派农业技术、文化、社会治理、城乡规划建设等专家学者,把选派范围拓展到一二三产业,以扩大省级选派规模引领带动市县选派规模,实现科技特派员对乡村振兴服务领域全覆盖,使科技特派员真正成为“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农村奔康致富的带头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创新科技特派员组织形式,提升服务效能。突出县域统筹,一改以往单兵作战、单一服务为兵团作战、全方位服务,实现从“科技特派员”到“科技特派团”的角色转换,组建跨学科、跨部门的科技特派团队,构建学科对接产业、产业带动创新、创新推动产业的工作机制,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以项目、技术、资金等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存共荣、共担风险、共谋发展,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三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管理制度“放管服”改革,出台扶持政策,夯实财政基础,完善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联动机制。要为科技特派员提供“科技舞台”,搭建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服务和供需信息发布平台,创造优化科技服务环境,打造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新通道新路径,促使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十四五”规划中开启新征程,注入新动能,实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