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张太雷、蔡和森、邓中夏、向警予、谭平山、张国焘等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在讨论中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观点,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尤其反对在工农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主张只有到国民党中工作的共产党员,才能加入国民党。另一种是以马林、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观点,主张把共产党合并到国民党中去,他们的口号是“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大多数代表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并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等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观点。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当年1月12日通过的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指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个革命阶级联盟的可能性,并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必须保持自己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发表了宣言,通过了劳动问题、妇女运动、农民问题、青年运动等决议案,修改了党章,选举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党的三大根据马列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迅速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