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润童心 实践助振兴

活动现场。
茂名晚报讯 记者 柯泽彪 通讯员 吴昭豪 为丰富圩街儿童暑期生活,搭建大学生服务乡村的实践平台,7月14日至15日,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高州南塘镇帮扶工作队、镇社工站联合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学院,在南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特色课程,让3-6年级乡村儿童沉浸式感受非遗技艺与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
活动主题聚焦“文化传承+实践育人”,精准面向南塘社区、南塘村委等圩街就近的小学生群体,每日分上午8:00-11:00、下午15:00-17:00两个时段开展。考虑到场地承载能力,每个课程限额约20人,确保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细致指导下,深度体验手工创作的乐趣。
课程设置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性:涂鸦扇绘画让孩子们用斑斓色彩勾勒夏日意趣,油纸扇绘制则在传统扇面中融入童真创意;扭扭棒手工艺术以灵活材质解锁造型无限可能,石子涂鸦将平凡石块变为“艺术画布”;掐丝珐琅工艺展现金属与釉料的千年碰撞,非遗手工扎染以蓝白晕染诠释传统染色的东方美学;中药香囊在填充草药的过程中传递中医药文化,纸编书签则用经纬交织编织阅读之美。每门课程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
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化身“文化讲解员”与“技艺辅导员”,既讲解掐丝珐琅的历史渊源、扎染的民俗故事,又手把手示范剪、粘、染、画等技法。孩子们从生疏的“初次尝试”到专注的“创意迸发”,眼神里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当一件件带着童趣的油纸扇、扎染方巾、中药香囊完成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此次活动既是乡村儿童的“文化暑托班”,也是大学生的“实践练兵场”。通过手工艺术的桥梁,不仅让非遗文化在乡村儿童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更让大学生在服务乡村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下一步,南塘镇将持续整合校地资源,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沃土中焕发新活力,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