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信宜金垌木威村:昔日辉煌的特亮县城 如今奔富的美丽乡村

村中石碑。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摄
茂名晚报讯 记者 黄楚凡 通讯员 高干 李成松 在信宜市西北部的金垌镇木威村委会木威村,有一座曾经辉煌了约350年的特亮县城。她成立于公元622年,距今1400多年,比古窦州成立还早12年。特亮县扼守粤桂交通要地,担负岭南疆土守护和稳定重任,成为当时俚僚文化和中原文化一个交汇融合点。今天,木威人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展经济,注重民生,尤其是引进电子厂和加强发展传统竹篾编织业的举措后,群众生活稳定,奔康致富,成了木威村美丽一景。
尘封了一千多年的山村古城
近日,在信宜市有关部门领导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金垌镇木威村委会木威村。在村口看到路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写“木威,公元622年—972年,特亮县府所在地”等字样。沿着干净弯曲的绕村水泥路走,看到木威村建在一块大盆地之上,西北方略高,四周大山峻岭,如龙蜿蜒围绕,中间一条河名木威河穿越,从西往东流去,一直流经相邻的广西杨村、界牌等地。村民说,此河过去曾经可撑船,可惜千年过去大河变小,快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盆地上的村庄有点疏朗,不像平原地区密集。
村支书姓李,是一名女同志,她带领我们走进村中央一块高地,说这里就是一千多年前的特亮县城最正中的遗址。四周已建起一幢幢小楼,地上有小菜园,小狗和鸡鸭在村道穿梭,完全无法看到一块古砖古瓦了。李书记说这里住的都是正宗的本地“土著”,几十年前她结婚来时,这些地方已全部建起了屋,村民世代都居住于此。“要说特亮县城遗址,这一带木威村民居住的地方都是。”有资料表明,特亮古城南北长320米,东西宽215米,城墙为夯土墙。墙基附近有通道,是古城的北门。
李书记带领我们绕着村走了半圈,但古迹始终无法寻得。听说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遗址曾出土了一面铜鼓,现藏于湛江市博物馆。在古城址的堆积层还出土了一些古砖古陶罐之类,直接印证了千年前的文明确有其事。至于为什么叫特亮县,是因为传说附近有一座山晚上有一白牛会发光,特别亮,所以叫特亮县。特亮县公元622年成立,古归扶南州管辖,后来扶南州改名窦州。特亮县比窦州早12年,民间说先有特亮后有窦州,由此而来。特亮县地处粤桂交通要冲,也是军事和经济节点,“僚人”曾在附近发动多次暴乱,为加强中央王朝控制,唐开设跑马场加紧训练军队镇压,形成强大军事威慑力,促使俚僚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维护稳定。
古城乡村的竹编和电子厂
时至今日,逾千年过去了,抹开历史尘埃,木威村民并不因有千年古城在此而沾沾自喜,也不因地处偏僻失去历史光茫而自责懈怠,而是一边尽力开发和保护好历史遗产,一边因地制宜,奋发图强,在金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引进电子厂,加强传统编织业的发展,一步一步走向富裕之路。据李书记介绍,现在村中已引进几个电子来料加工厂,农闲之余,几十名村民得以在家门口再就业,加上一些家庭开展的竹篾编织,可以说是“稳产稳收”。这些村民足不出户,钱袋子普遍都鼓了,还带动其他村民致富。
现在的木威,这个大山里的千年古城小村,每当晨曦暮霭,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忙,忙着织篾,穿线管,忙着在历史的光辉里涤荡着自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