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段旧祠堂
■陈宜要
我闲来无事,总喜欢到村边走走。不论是夜晚还是白天,逛得最多的地方是潭段的新祠堂。
在祠堂旧址重修的新祠堂刚建好,门口广场开阔,花草树木也刚植好,且连着也刚建好的金鱼塘。金鱼塘亭台廊桥俱全,这里很像城市的公园。我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感慨万千,脑海里又浮现了旧祠堂。
旧祠堂很像一座四合院,潭段小学就设在这里。听说门口初时向西,人才辈出,桃李芬芳。我小时来这里读书,看到门口已改向东了。
祠堂为两进五间过的砖木瓦结构的古建筑。南边那座有两间楼阁,另有两房,靠南那间为教室,靠北那间为厨房,厨房门口有一水井。中厅也用来做教室。东边那座南向一房和北向一房是两间教室,中厅两侧房是教师宿舍,中厅大门右侧挂着一只铁钟。上下进之间两侧还有厢房连接,中间有一大天井,旧祠堂呈一口字布局。
在祠堂门口右侧有两间泥砖房教室,两教室中间有两间房,我的启蒙老师陈秀琼就带家属住在这里。左侧是一个池塘,塘边种有很多簕竹。离门口很远才有一简陋的篮球场。
人越老越怀旧,我常常想起旧祠堂,想起在这里读书的岁月。
我的小学和初一第一学期(小学挂帽子办初中)在这里读。那时读书生活相当艰苦,我常常打赤脚上学,冬天坐在教室里直打冷颤,晚上提一盏小煤油灯到教室学习,小学高年级时常常出去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甚至还要修路开河,遇上农忙还请假回家帮忙。虽然我在校上课时间很少,可我对这祠堂这学校有着深刻的印象,有着深厚的感情!
到了一九七七年春,我的初一还没有读完,大队就派人来把这学校(旧祠堂)拆了,把材料搬到上坡村边建新校!当时看着拆下来粗大的樑木、古老的砖石瓦,心里无比惋惜,对母校依依不舍!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旧祠堂拆除四十二年后,旧址上建起一座更加美观古雅的新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