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月光光照地堂
■林宛仪
疲惫的一天终于过去,瘫倒在出租屋的床上,习惯性地点开朋友圈,试图在庸庸碌碌的日子里窥探下别人的生活。手指下划滚动的屏幕里竟清一色的是月亮图片,在不同朋友的镜头下,是几乎一致的构图,月亮成为这纯黑底色中绝对的主角。
当我还在疑惑,一条推送信息从小窗弹出——“超级月亮”,像是从梦中惊醒一般,我急匆匆地穿上拖鞋跑出家门,寻找着天空中那唯一一个圆。无奈四周的房屋已经把天空切割成好多不规则的区域状,月亮似乎被迫玩起了躲猫猫,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忽然间灵光一闪,想起了楼顶的天台。
坏了的灯泡还未换新,只能摸黑上楼。我住的楼层并不高,只有四层。当眼睛适应了黑暗,脚底的阶梯愈发显得清晰,开始以为是窗户外远处的灯光溜了进来,却在拐角处抬头一望的瞬间,惊艳了双眼。方方正正的窗户框里挂着一轮圆月,月光透过老式的蓝色玻璃窗洒进原本黑暗的楼道,柔和平淡的亮光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恍若是被挂在墙上的月色图,霎时让人晃了眼。不,即便是技艺最高超的画家,或许也未必能够完全复刻出这般意境。兴许是千年前苏轼笔下的“月色入户”穿越千年,打破时间的轮回,在现代人的眼中复现。我蹑手蹑脚地拾级而上,生怕破坏了这番难得的意境。
夏天的晚风,轻柔中还带着一丝凉爽。蝉的鸣叫一浪高过一浪,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肆意欢唱,为夜晚演奏一首盛夏的奏鸣曲。我倚在天台的栏杆上,仰望天上的“超级月亮”。想从大脑里搜索一些优美的句子来形容她,一时间竟觉词穷,因为有些美丽,讲究的或许就是这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奥妙吧。
“超级月亮”和平时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我说不出来。
是在视觉上比平常的它看起来要大很多吗?我不知道。
忘了有多久没有见过月亮,因为仿佛我的每一天都在被生活的鞭子催促着匆忙往前,时常忘记偶尔抬起头来望一望夜空中始终明亮的它。
月光洒在天台的高大盆栽上,落下斑驳的黑影。被风吹散的云若隐若现,像极了一阵烟。我脱掉鞋子,地板在白天吸收到的热量还未散去,很快就把脚心给捂热了。看着赤裸的脚丫子,不禁想起小时候的那些日子里,我总喜欢把家里那卷凉席拽到门口,铺在地上,让自己舒舒服服地躺成“大”的模样,深蓝的夜空便在我的眼中铺展开来。
月亮对于孩子来说似乎总带有一种神奇的色彩,虽然遥远且朦胧,但却是那一片浩瀚无垠的夜空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两只灵活的小手在月光下组成了各种动物形状,成为我在这夏夜中无比快乐的消遣。快活过后疲惫逐渐袭上双眼,凉席无法阻挡地板的热量,我开始燥热,却有一股凉风轻轻赶走了身上渗出的汗珠。
耳边传来熟悉的吟唱,“月光光照地堂/虾妹你乖乖瞓落床……”恰巧我的小名又是小虾,所以母亲常常喜欢把这首民间歌谣里的“虾仔”换成“虾妹”,这种可爱的巧合算是给予我一种量身定做般的快乐。轻轻的调子伴随着母亲手里那把大葵扇缓缓送出的凉风,我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悄悄进入梦乡,睡在了漫天星空之下。
脚丫子和地板亲密接触后变得越来越热,我举起手机,把镜头对准月亮。果然最好的摄影师还得是自己的眼睛,手机里的成片虽毫无意境可言,倒也无妨。
“爸妈你们快看,今天的月亮好大好圆呀。”我把“超级月亮”发到了家人群里。
几分钟以后,母亲也发过来一张月亮的图片,但母亲不懂对焦,拍出来的照片像是给月亮和星空加了层薄膜。微信的小框里写着,“你小时候最中意这样的月光光照地堂了。”
疲惫刹那间被一扫而空,熟悉的词语触动了心底里最柔软的弦。童年的回忆与对亲人的思念此刻在脑海中汹涌而上,我忍不住轻轻哼唱起来:“月光光照地堂/虾妹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阿爷睇牛佢上山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