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分析有技巧
化州市第三中学 陈克枚
论据是对观点加以阐述和论述的内容,论证时,要紧扣论点分析事实论据,常用分析论据的技巧有:
一、因果关系分析法
所谓因果分析法,是指把握论证所述的事情,并由此推求产生因素的一类方式。事出必有其因。指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发展变动的因果关系,或根据事件发展变动的结果,推论出产生这些结论的理由,并由此揭示出必然的社会生活原理,使事例有力地证实论点。具体的应用方法包括: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
一般过程:直接点明看法,并说明论据→引用例证→追根求因→结论。
例:请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列例子,将案例和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时间也许可以给岁月蒙上尘土,但却永远无法风化那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个柔弱女人,拂去了层层尘土,只为复原事件真相,让记忆重新清醒。奔走了二十载,用尽所有家当,却仍一如既往的收集资料,搜寻证人。
使用举例:因为她认为,时光不会让铭记风化,而良知则会让铭记永存,她和身后数十位头发苍苍的原告,共同构筑出了一份黑白鲜明的文化铭记。
二、假说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是指利用假说推理对所引用的理论加以分析的一般方式。使用这个方式,首先需要较完整地引出论据,进而给出构成前提并不存在的假定,并由此推论出一条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在不同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对比中,其对于构成前提的必然性也获得了更有力的论据。既可以正例反面假设,也可反例正面假设。具体的应用技巧包括:
思路:从反面假设——结果说明——正面强调。
标志性词语:如果不,那么(就会),因此(由此可见)
一般流程:引用例证→反向假定(试想,若〈如果〉无)→结论揭示→积极主张(推论事例符合核心观点)。
例:请以“立志,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为论据,用假设法分析下列的这则故事。
王羲之自幼便立志要成为书法家,从九岁便已着手练习,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从不间断。他来到了绍兴兰亭的一个池塘边练习,结果池水全被他洗的笔砚给染黑了,终于练就一手俊秀飘逸的文字,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奉为艺术珍品。
参考例句:假如王羲之完全没想过要当一个书法家,而只能平庸过日子,那么他就绝不可以有如此坚定的毅力去练字。那么,王羲之的为人并不为我们后世所熟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人而言是何等关键啊!
三、总结演绎法
即在举出几个经典论点以后,再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扣到需要证实的论据上。具体运用技巧包括:
思路:引用例证——总结共性——发现规律实质
标志性的词汇:“无论还是都”“总之”“这些都”“无不验证了”
主要步骤:以一段话总结案例,然后用共性实质扣论点
例:请使用“归纳演绎法”解释下列例子,将例证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而古往今来中外成才者,也大都来自于寒门。范仲淹二岁丧父,幼时连稠一些的粥都无法吃到;司马光亦出生贫寒;伟大文学家高尔基也曾是一个流荡儿;大画师梵高家里亦一贫如洗,常靠兄长接济;而居里夫人在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了。
参考例句:这些人都是幼时贫穷后成才的异常之人。而寒门则是他们所植根的土地,也正是因为这个瘠薄的土地让他们不断地发育,也不断地成长。由此看来,穷困并不可怕,因为只要人们不丧失摆脱贫困的勇气与意志,那么,它就能够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进而使人们改善自己生活。正所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而越是穷困就越鼓舞着人奋起前进,这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
四、条件分析法
也就是通过分析论证中出现的条件,以便发现论证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应用技巧包括:
思路:对论证存在必要条件进行的分析方法时,用的是必要条件关系复句。
标志性的词语:“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等。
主要步骤:围绕中心观点,概括论据→用标志性词汇扣论点分析存在问题条件。
例如:请使用“条件分析法”分析例子,将事例和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少年时期立下游历三山五岳的志愿,后来虽经历苦难,但却始终旅行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并完成了巨著《徐霞客游记》。
参考例句:人们只有立了志,才能继续进行自已的工作,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树立了高远的目标,才能获得卓越的成绩。
分析事实论据注意事项:
在议论文撰写时,使用事例论证必须和分析论据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应用各种方法,从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事件和理论的联系,使说理有据,阐述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