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班主任
■梁载桥
1990年,我从事教学已经两年。这年新学期开始,校长安排我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我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接任时,同事甚为关心地对我说:“这个班比较难管,特别是小刘同学,已是‘老顽童’了。”当时我想,这有何难,你“顽”我“狠”,再加上“严”,只要自己心硬手不软,就一定能管好。
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那是开学不久的一天,我正在备课,一个同学进来报告说:“小刘打架了!”不行!是整治的时候了,我马上把小刘找来,从大道理到小道理,狠狠地“训”了他一顿。我想,这下你可尝到我“狠”的滋味了吧,看你还顽皮不?
可是,没过几天,问题又来了:小刘同学未经他人同意偷偷借用同学的美术笔。听到这消息,我真想又狠狠训他一顿。千万不能!恶性的反差不得不使我冷静下来,好好地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进行认真思考:小刘他毕竟还是个小学生,小学生的内心充满着幼稚、柔情和自爱,在他们犯错误时,若一味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使用高压手段,会给幼稚的童心笼罩上恐怖的阴影,会把那软弱的柔情和自爱扭曲。教育学生,只能从关心爱护这一点出发,重在开导,情感动人,以期达到转化的目的。这时,我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得好好地找他谈一谈。
事情真意想不到,他委托一位同学转来一张请假七天的请假条:他病了。
病了?这显然是想逃避现实。于是,在第二天晚上,我买了一些水果及零食去看望他。
到了他家,只看见他一个人在家。他见我进来了,毫无表情地望着我。我只装作若无其事地坐下来,然后询问他患的是哪种病,请哪位医生看。他只支吾了几句,但我也不追根究底。接着,我又为他补习了当天的全部课程。临走时,我还一再叮嘱他“安心养病”——这次一字不提偷偷借用同学美术笔之事。
一连几天,他都没来上课,而我呢,我也一连几天为他补习功课;此期间,我还组织了部分同学轮番看他,开导他,并为他补习功课。
到了第十天,我正在备课,小刘突然走了进来,只见他泪流满面,嘴唇不停地颤动着。他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我,我错了……”
接着,我因势利导,组织一次班会,让同学们畅谈人生理想,讨论如何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班会一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台发言。他首先检讨了以前打架、偷偷借用同学美术笔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接着诉说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同学们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有批评别人的,也有自我批评的,但都能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来谈,气氛和谐温暖。
此后,小刘的行为表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了期末评估检测,小刘各科成绩良好,综合素质评估也为良好。
随后,我据此实践写成的《动人心者莫乎情》一文参加年度教育论文评比,还获得好名次。如此,我第一次任班主任时,就获得了用开导、情感动人等教育理论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带来成功的喜悦。后来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每年都担任班主任,我也是如此“摸着石头过河”,师生也能满意地共同度过一段又一段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