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车
■海煊
我们家乡上世纪50、60年代有一种脚踏水转车,叫龙骨车,用来上水灌溉农田。
这是一种大型的农具,据说历史悠久,又叫翻斗车,简称水车。
水车是木制的,由木架、车主轴、两个大小木轮、主轴两边安装车拐(车榔头)、车骨(龙骨)、车叶板(斗板)、木槽、车轴(架主轴的机座)和车杠等部件组成。水车的大小类型,以水车的车榔头的数量和上车车水的人数来区分,有三人轴、五人轴、七人轴等。
水车的总长度约莫5米左右,纯木质结构,连钉子都是木制的,水车的身子是一个长木槽,木槽的上缘和两头开口,一头吸水,另一头出水。木槽里面的车叶板是一片片长方形的小木块,等距离地连接在一节节的活动木连杆上。
安装水车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灌溉农田的时候,把水车的木槽安有小齿轮的一端放入河中,人只要踏动大齿轮轴的踏板,就可以使串板在槽里运动,刮水而上,实现了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目的。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初中毕业回到家乡,经常参加水车车水工作。
我们那里,由于水位落差不算大,用的是三人轴脚踏水车,需要六个劳力换班轮流车水,那时车水大多是壮劳力,力气正旺,三个人齐刷刷上了车驾,就只听见水车转动时吱吱呀呀的声响。车辐子上水时噗噗噗噗的,声音沉闷而节奏整齐;出水口的水哗哗地响着。也有失足的,偶有没有踏上车槌,会被紧接着转过来的车槌打脚,一车人都会大笑起来,失足的人会觉得很没面子。
轮换时间为一炷香。虽然踏水工作比较辛苦,但三个人一起,互相有说有笑,一炷香时间过得挺快的。每当轮休时,又可以看小说,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