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多与亲人朋友交流 积极参与文化娱乐
老人积极心态利于身体康复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老人查出疾病后,就会觉得自己“老了”“不行了”,而吃不好、睡不着,生活节奏全被打乱了,开始变得不安、焦虑、恐惧。对此,市人民医院退休的保健医生陈医生表示,人体有个“压力反应”,当大脑产生害怕、焦虑等消极想法时,体内的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水平便会上升,影响免疫系统,不利于疾病康复;相反,乐观、积极的思想会启动“放松反应”,促进机体完成自我修复。陈医生提醒,老人生病后要注意以下几种负面心态。
一是情绪不稳定。长期处于疾病带来的恐惧、悲痛,会引起或加重失眠、胃肠问题;焦虑的女性更易内分泌失调,患上乳腺、卵巢癌等疾病。心态平和则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二是过度关注。老人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征服疾病中,身体有一点波动就会患得患失,进而导致激素水平变化,产生头晕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久而久之免疫系统会深受影响,加重病情。
三是讳疾忌医。实际上,很多疾病是可以通过科学积极的治疗来缓解或消除的。老年人要直面疾病,积极治疗。
陈医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带病也能过得好。
首先要了解病情,科学就医。老人要主动去了解所患疾病的诱因、治疗手段、注意事项等,学会自我监护;在诊治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医生,遵医嘱吃药,按时复查,不要沉迷于各类养生偏方,和网上、伪专家的“灵丹妙药”。其次,要坚持不懈配合治疗。老人不要只关注病情进展或疗效,也要重视心理调节,多与邻居、朋友、亲人交流,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等来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学会享受生活,对生命保持热情,平时可以培养读书、跳舞等兴趣,或是跟上年轻人的“潮流”,上上网、看看电视节目,充实精神生活,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此外,老人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病老人要尽量坚持科学有规律的锻炼,每天坚持半小时;饮食上要保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