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多亏政府主动发现我们家的困难,这笔救助金真是雪中送炭。”电白区高地街道高地社区居民吴大哥眼眶泛红,几夜未眠的他,向街道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连连致谢。他16岁的孩子因肾病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他们家庭陷入困境。街道通过网格排查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临时救助程序,并发动干部职工捐款,为他们重燃了希望之火。
这是高地街道扎实推进临时救助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为切实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高地街道以“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为目标,不断优化救助流程、拓宽救助渠道、提升救助效能,构建起一张覆盖全面、响应迅速、温情满满的临时救助保障网。
实现“政策找人”,让救助更有“温度”
“最近家里还好吗?有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忙解决呢?”高地街道秉承“政策找人”服务理念,主动出击,主动摸排走访,为辖区符合条件的困难户申请临时救助。这种“主动靠近”“主动发现”机制,正是高地街道确保临时救助“不缺位”的关键举措。
高地街道建立“日常巡查+重点回访+应急排查”三级排查体系,通过“1社区+1‘双百’社工+1专职社区干部+1居民小组长+N热心党员群众”网格,重点关注低保边缘家庭、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重点排查因病致贫、因学致困等突发情况线索,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确保家庭情况和信息的真实可靠,把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据统计,2025年来临时救助5户,发放临时救助基金0.85万元。
“多对一”协助申请,让救助更有“速度”
“现在好呀,社区、街道干部全程带着我办理,很快就办理好申请资料了。”说起临时救助流程的变化,来办事的群众不禁感慨。
为提升救助效率,高地街道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将临时救助申请、审核等环节集中到综合事务和党群服务中心“民政服务窗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同时,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收集材料、代办手续,实现“群众少跑腿,服务多跑路”。
建多元化救助平台,让救助更有“力度”
高地街道积极构建“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帮扶机制,加强与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企业、乡贤的联系,搭建多元化救助平台,有效统筹各类社会救助资源,开展“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模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帮扶”的救助格局。高地在实现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快速响应的同时,更加注重个性化救助需求,推动临时救助服务向精细化、暖心化方向发展,为困难群众送去切切实实的温暖和希望。
下一步,高地街道将继续完善“主动靠近”“主动发现”机制,扩大救助覆盖面,规范优化救助受理审核程序,切实发挥好临时救助救急难、兜底线作用,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用心用情温暖困难群众,让临时救助这道“民生底线”更加牢固、更有温度。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赖碧怡 通讯员柯敏茹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