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预付式消费覆盖领域越来越广,这种“先付款、后消费”的模式,虽能带来一定的便利和价格优惠,但其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也暗藏诸多风险,特别是美容美发、娱乐健身、餐饮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领域,许多消费者反映办理预付卡后遭遇商家跑路、服务缩水、退费无门等问题,从最终处理情况来看,存在事后维权成功率不高,甚至存在赢了官司追不回钱的结局。为此,茂名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务必提高警惕,谨慎消费。
一、要谨慎选择商家,不听信夸大宣传。在办卡前,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官方或第三方平台查询商家注册登记信息、行政处罚记录、司法涉诉情况及经营异常状态。对频繁更换店名、法人或存在大量纠纷、处罚记录的商家,务必高度警惕。优先选择规模较大、开业时间较长、市场口碑好的商家。不要被商家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大幅度的折扣优惠所迷惑,忽视了背后的潜在风险。
二、要小额理性充值,不随便大额投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理性消费。一次性充值金额不宜过大,尽量避免投入大额资金,建议选择金额较小、期限较短的预付卡,以降低资金滞留风险。对服务期限过长(如超过一年)、折扣力度过大的充值项目要格外谨慎。
三、要签订细审条款,不轻信口头承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预付式消费商家应当跟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务必要求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或协议中要仔细审阅并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特别警惕“不退不换”“收款不退”“过期作废”“丢卡不补”等排除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的“霸王条款”。发现不合理之处时,应及时提出异议,与商家协商修改,如不同意修改的,要坚决说“不”。
四、要妥善保管凭证,不纵容商家侵权。办理预付卡后,消费者要保存好发票收据、合同协议、历次消费打卡记录、与商家在线聊天记录、预付款余额等凭证,便于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生消费纠纷,首先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拨打12345热线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可以通过“智慧3.15”平台进行投诉,请求当地消委会调解;也可以收集齐全相关证据,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涉嫌诈骗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有序发展是营造和谐稳定、健康向上营商环境的前提。在此,茂名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督促相关经营者务必保证合法合规,明确必要信息,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售后服务;不得违背公平交易原则,进行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对预付式消费乱象的治理力度,规范预付式消费规制,健全制度机制,从源头持续遏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楚凡 通讯员 李珊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