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红楼
高州观山寺
信宜云岫寺
□黄德青
2016年12月,茂名市博物馆大展厅内,市文化艺术界在这里举行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文化美术作品展览。内容涵括国画、版画、水彩画以及油画等,其气氛之隆重,阵容之盛大,在茂名艺术界历史上实属罕见。
我站在一幅名为《冼太夫人》的四尺国画前出神。这是一幅取材于电白区东湖公园同名雕塑的水墨人物画。长期居住在电白城区的我,出于对艺术的爱好和对英雄的崇敬,每次徜徉于东湖,我都会近距离瞻仰冼太夫人这尊象征电白精神的雕像。冼太夫人的这一形象早已镌刻在我的心里。作为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的国画,挂展在我面前的这幅《冼太夫人》当然更具表现力,那神采飞扬的眉毛、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那容光焕发的脸庞,以及那英姿飒爽的非凡气度,十分传神地将冼太夫人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观者的面前。
我沉醉于这幅传神之作,尚来不及留意作者姓名,忽然有人在背后拍了一下我的左肩。回头看,发现是老同学杨俊。杨俊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学,师范院校毕业后分配在电白行政部门工作,2010年随妻到东莞发展。谁曾想已经分别10多年的老同学竟然会在这样的场合见上一面?几句寒暄之后他告诉我,迁居东莞不久,他便开始美术生涯,主攻中国画创作。他略带腼腆地告诉我,面前这幅《冼太夫人》,就是他创作的国画作品。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哪!完全没有想到,一个在我印象中与美术几乎没有瓜葛的老同学,竟然是这幅国画的作者!
杨俊出自书香门第,父亲杨东升是电白山区的老学究,长时间担任沙琅教办主任,曾编写《涯话词典》,镌刻于沙琅旧市场半圆形拱门壁上的笔力雄浑、流利刚劲的“沙琅市场”四个大字,便是出自其父之手。杨俊自小喜欢美术,不少画作还获过学校美术作品奖。高中时他和我一样,专攻文科,无暇顾及美术。就读师范院校时他“重拾旧梦”,课余时间从事国画创作,多次斩获地、市级美术作品奖,并得到电白名师王崇伟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在东莞的10多年时间里,他不但创作出大量高质量的国画作品,还以速写为表现形式,以莞城古村落为主题,创作了《古村余韵》钢笔画集。这些钢笔画线条灵动,意境深远,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让人回味无穷。
博物馆邂逅之后,我们之间加强了联系。在日常的交往中我了解到,杨俊是一位热恋家乡的艺术家。2020年春,他响应电白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只身回到电白,积极为家乡艺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大凡茂名市范围内有书画方面的活动,不论路途多远,他都踊跃参加。电白是一个艺术素材颇为丰富的区域,不但有波澜壮阔的南中国海,还有美丽如画的青山秀水。杨俊回到电白之后,常常一个人背着相机和画板,奔走在如诗一般的电白大地上。每到一个地方,他就静静地在那里待上三五天,甚至半个月,直至将该地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看个通透。发现美好的景色,他就放下画板拿起相机,拍下一张张如画一般的照片;遇见动人的画面,他就放下相机展开画板,用手中的画笔将一幅幅充满灵感的画面,以速写的形式勾勒出来。走遍了整个电白,他又向茂名范围的其他市、区进发。几年时间下来,他几乎走遍茂名的山山水水,拍下无数美丽的原始照片,画出许多弥足珍贵的钢笔速写和水墨速写作品。
丰富而高质量的素材,是艺术创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杨俊得到可贵的第一手材料之后,立马静下来,潜心于家乡题材的国画创作。几年下来,他先后创作出《天马山风光》《笔架山》《大湴塘》《冬日细雨》《观潮》等200多幅高质量的茂名题材画作。
点线优美,是杨俊国画的显著特点。如《不老青山》图,作者从游历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信宜锦绣山川为题材,从近处落笔,由近及远,由线到点,由粗变细,由浓转淡,巧妙地将点和线糅合在一起,一幅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的碧绿青山图便展现在观者面前。又如《云岫仙境》图,同样的点线,同样的树木,因位置之不同,路旁的点线青绿黛黑,寺背的点线黑里含灰,山上的点线点浓线淡,随着点线缓缓延伸,无数由近而远逐渐明亮的光线从东方射出,又是一幅如诗如幻的人间仙境。《高州仙人洞》《踏遍千山》《观山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构图和谐,是杨俊国画的另一特点。博贺莲头山,是电白沿海一处亮丽的风景。这一风景横度广阔,纵度幽深。面对如此恢宏的题材,不同的画家,其构图各不相同,或泼墨于波澜壮阔的大海,或着笔于纯丽无瑕的浪花,或成图于形状各异的礁石。然而杨俊却打破陈规,没有选择某一具体层面的单一画面,而是以近岸滨水一线为中轴,左边攫取海面上闪着银光的波浪、随波荡漾的渔船和拍打岸边的浪花,右边选择奇异的礁石、黛绿的群山,以及群山上微风拂动的树木。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在其上赋予一望无际的蓝天与白云,一幅美轮美奂的《莲头风光》浑然天成。《童子湾》一图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作者以超低飞行无人机的视线为视角,让画家的目光从礁石与山壁的空隙中穿过,一路捕捉洁白的浪花、平静的海面、黛黑的防护林、云蒸霞蔚的一线天……极目眺望,一望无际的美景尽收图中。
而杨俊国画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画中展现出来的一泻千里的雄浑和大气。取材于沙浪江中段的《琅江情》,就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倾情力作。作者长期生活在沙琅江边,是喝琅江水长大的。奔腾的琅江造就了他非凡的气度。在这幅作品中,他没有选择高山间的激流,也没有在曲折的河道运笔,而是将墨宝泼在一泻千里的河道上,让笔墨伴随心中感情的起伏而奔流,流向浩瀚的大海,流向画面上不尽的留白,汇成作者心中汹涌澎湃的琅江激情。取材于水东湾滨海景观的《油地码头》,同样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力作。作者从码头的最近处落笔,让画笔沿着三十余度的视角无穷无尽地生发开去,最后在漫无边际的白云尽头收笔,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天然画卷。
茂名是一块艺术宝地,艺术氛围极其浓厚。我完全相信,在茂名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杨俊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油城这朵盛开的墨花,绽放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