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现场。
茂名网讯 为加快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切实提高农用耕地使用率,近日,电白区马踏镇党委、政府联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到马踏镇石古湾村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撂荒地成‘希望田’”活动。
阳光洒在石古湾村的田野上,一片繁忙的插秧景象映入眼帘。当日,马踏镇干群一起来到已翻耕完成的田里,撸起衣袖、挽起裤腿,拔苗、运苗、分秧、插秧,分工明确,形成了一条高效率的“种秧流水线”。烈日骄阳挡不住大家十足的干劲,大家一边快速地插秧、后退,一边聊着农事、唠着家常,其乐融融。不一会儿,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便在田间遍布开来,仿佛为稻田披上一袭嫩绿的新装。据统计,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干群约40人,共栽种38亩水田,切实推动了撂荒地复耕复种,“党建红”有效守护“希望绿”。
据了解,今年以来,马踏镇始终将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工作。该镇党委书记赖武朝表示,要切实抓好粮食稳产保供,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让撂荒地成为致富田,让群众有实惠、有奔头,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马踏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主题党日+”模式,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推动耕地保护整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入户讲解等形式,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将《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作成广告牌共计143块,并派发宣传单张1000余份,不断提高群众保护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思想认识。
该镇探索建立“党员+农户”帮带机制,组织村委会党员、村干部开展“党员责任田”认领活动,同时把党员志愿活动与整治耕地抛荒进行有效衔接,持续跟进认种后续服务,多渠道、多方式盘活耕地资源。此外,该镇积极推行生态轮作模式,“闲田”变“钱田”保钱粮双收。石古湾村以“水稻+毛豆”轮作模式进行种植的农田面积约千亩,这种模式不仅激活了冬闲田,还提高了土地亩均产值,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踏镇有关领导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党建红”守护“希望绿”,切实激发内生动力,不遗余力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让“沉睡”土地焕发新活力,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琴 通讯员 杨进福 王夏雨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