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与养生

重阳节养生:防秋燥、强肺气、重调护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民间有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等习俗。自重阳节起,深秋将至,阳气由升浮逐渐转为沉降,天气转寒,阳气渐衰,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此时老年人更应注意养生保健,做到内养外防,平稳度过秋冬。
  一、防秋燥
  秋季气候以“燥”为主,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燥咳、痰中带血丝等问题。
  防秋燥,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饮食方面应遵循“滋阴润肺、少辛增酸”的原则,适当多吃蜂蜜、梨、百合、银耳、萝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吃葱、姜、蒜、辣椒、花椒等辛味食物;可适量食用葡萄、柑橘、柚子、猕猴桃、山楂等酸味食物。但需注意,酸性食物也不宜过量,以免损伤脾胃。
  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弱,秋季可多喝汤、粥类食品,如糯米粥,有健运脾胃、补益中气的功效。也可酌情加入玉竹、沙参、生地等食材以滋补肺肾,或加入红枣、莲子、山药等以健脾益胃。推荐一款食疗方:杏仁雪梨山药糊,以北杏仁10克、雪梨1个,配以淮山米粉和少许白糖制作,具有益气养阴、润燥化痰、补益脾肾的作用。
  此外,老年人皮脂分泌较少,秋季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以免破坏皮肤水油平衡,诱发皮肤瘙痒。室内环境也需注意保湿,可养鱼或摆放绿萝、富贵竹、万年青等绿植,既净化空气,又能维持湿度。
  二、强肺气
  肺为娇脏,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风寒等外邪侵袭。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干燥,外邪更容易从口鼻入侵,导致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体虚乏力等症状。
  因此,秋冬季节应重视养肺、强肺气,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推荐常按以下两个穴位:
  迎香穴:秋季鼻黏膜易敏感,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按揉迎香穴可通畅鼻窍,增强呼吸系统抗病能力。具体方法:在大鱼际处涂抹少量润肤乳,快速轻擦迎香穴与上迎香穴之间的位置,约一分钟至局部发热,鼻塞或过敏症状可缓解。每日按摩3~5分钟,有助于预防感冒、缓解鼻炎,并能提升脾胃功能。
  大椎穴:大椎为诸阳之会,揉按该穴可振奋阳经的防御功能。方法:将双手掌心搓热后捂在大椎穴上,或用加热的盐包热敷。
  三、重调护
  重阳过后气温下降,寒冷刺激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血管阻塞。加之节日期间亲友聚会增多,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容易引起胆固醇和血脂升高,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老年人秋冬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饮食应多样化,遵循“少盐、少油、少糖”原则,推荐“一二三四”饮食法:每日肉类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主食两个拳头,水果三个拳头,蔬菜四个拳头。
  清晨气温较低,建议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后再外出锻炼。运动宜选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散步、快走、慢跑、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
  此外,老年人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糖,尤其是有相关病史的人群,若指标出现明显波动,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