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多措并举推进地方文献保护工作
■通讯员 林小琦 谢亮
本报讯 近日,信宜市图书馆根据与信宜市档案馆签订的业务合作协议,将一批珍贵地方文献移交至信宜市档案馆,为地方历史资料的专业化保存与活化利用搭建了重要平台。
该批文献由热心读者陈先生无偿捐赠,包括1952至1953年间刊印的《农村工作》《中南土改简报》《高雷土改简报》三种报纸,共计126份,均为记录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重要文献。其中,《高雷土改简报》系统记载了高雷地区(今茂名市和湛江市大部)在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历程,不仅见证了“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历史实践,也为研究粤西地区政治制度演变、经济结构调整及社会风貌变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为确保文献得以长期保存,信宜市档案馆已启用专业设备对这批报纸进行消毒、除虫与除霉处理,并采取恒温恒湿措施实施长期保管。此次移交进一步深化了两馆合作机制,双方明确将依托“信宜市地方文献与档案数字资源展示平台”,持续推进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使尘封的历史资料更好地服务于人文研究、历史教育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信宜市档案馆与信宜市图书馆相继发布档案征集公告,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多位热心市民捐赠了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笔者在档案馆走访时看到,每件捐赠资料均在专业条件下得到妥善保管,完好地保持了其历史原貌。例如,一份清朝光绪年间的分关簿,在接收时字迹已略有褪色,经专业修复后,其中关于土地与财产分配的记录已恢复清晰可辨,并已完成防虫、防潮处理,满足长期保存要求。实物展区中,不同时期、不同面额的粮票与布票保存完好,边角平整,图文清晰,生动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资供应状况与社会生活图景。
这些妥善保存的捐赠档案,包括实物与纸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了信宜市馆藏资源,有助于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地方文献与档案保护的良好氛围,使“留存信宜记忆、守护历史根脉”成为广大市民的普遍共识。
信宜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配备有专业的杀虫消毒设备及恒温恒湿的保管条件,欢迎广大市民捐赠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档案资料。档案馆将全力做好相关保护与保管工作,并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查阅与利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