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热潮涌 阅读成风尚

电白新图书馆6天接待读者近2万人次


■文/图 通讯员 炤耀
  本报讯
国庆假期,电白区图书馆新馆成为市民最热门的文化打卡地。10月1日至8日(受台风影响10月5日、6日闭馆)累计6天共接待读者19564人次。作为电白区推进“百千万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志性成果,这座兼具人文底蕴与科技魅力的文化新地标,让“书香度假”成为市民假期新风尚,更彰显了文化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成效。
  走进新馆,“扬帆书卷”造型的建筑与水东湾海景交相辉映,尽显海洋文化特色。步入前厅,波浪形LED屏设计如潮汐般映入眼帘,蓝色光影营造出梦幻的海洋波浪效果,配合雷达感应技术,屏幕实时展示当日进馆人数等信息,兼具视觉震撼与科技感。馆内一面以蓝色方块为载体的活字印刷主题文化墙格外醒目,“悦阅”二字与“勤学”博知”等文化关键词、典籍片段错落交织,宛如立体知识宝库。靠窗阅览座席将红树林湿地与城乡天际线尽收眼底,实现“书海遨游”与“海天览胜”的诗意融合,舒适的阅览座椅与功能分明的分区布局,让读者尽享沉浸式阅读体验。
  “自助还书区的智能轨道分拣系统堪称现代图书馆的‘智慧大脑’。借助铺设的水平垂直轨道网络,结合自助借还书窗口,读者归还的图书将被自动分拣并传送到对应楼层,让借阅服务更高效便捷。”电白区图书馆馆长吴少华表示,科技赋能是新馆人气爆棚的关键密码。作为打造广东省县区级智慧图书馆标杆性公共文化设施,馆内配备的RFID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查询、消毒、借还书全流程自助操作,智能轨道机器人分拣系统让还书分配快速精准。一楼“科技体验站”内,读者通过裸眼3D技术“走进”《千里江山图》的水墨意境,在VR设备上探索航空奥秘;二楼亲子区的AR互动设备让绘本故事“活”了起来;三楼的AI数智画屏则提供多元阅读选择,涵盖各类电子书籍、期刊等资源。“不用等工作人员,刷身份证就能借书,机器人分拣还书特别快,阅读力提升机采用的远像光屏(雾视屏)技术,把阅读学习与预防近视结合起来,既能提升阅读能力又能保护孩子视力,科技感满满!”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市民陈女士点赞道。
  “新馆能成为假期‘网红地’,既在意料之中,也让我们备受鼓舞。”吴少华介绍,新馆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135万册,目前已上架数万册各类图书,设1500个阅览座席。作为电白“区—镇—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核心枢纽,新馆与21个镇街分馆及58个村级服务点联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抵基层。“我们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听涛书房’试运营期过后开放时间将延长至22点,旨在满足市民多样化阅读需求。接下来还将推出读书分享会、少儿阅读指导等活动,让这里真正成为全民的文化灯塔,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动能。”
  在少儿阅读区,10岁的林梓涵正拿着刚借的科普书兴奋地展示:“我最喜欢AR阅读区,能看到恐龙‘跑’出来!这里书很多,妈妈陪我来,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假期里,亲子家庭成为新馆主力军,智能互动设备与丰富藏书的组合,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收获知识,也让家长们找到了陪伴成长的好去处。这种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正是“百千万工程”中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
  从墨香书卷到科技互动,从个人静读到亲子共享,电白新图书馆用6天近两万人次的接待量,印证了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更彰显了电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全民阅读推广的显著成效。这座矗立在海湾之畔的文化灯塔,正以蓬勃活力点亮城市的书香底色,为“百千万工程”发展提供坚实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