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检察院聚焦家庭监护缺失治理

以机制创新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记者柯小瑛
  通讯员林雄嫣蔡雄剑
  本报讯为有效防范涉案未成年被害人遭受性侵害后,因家庭监护责任缺失未能及时获得干预,进而引发心理创伤加剧或二次侵害等严重问题,近期,在市检察院的指导下,电白区检察院联动多方力量,积极探索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和救助工作新模式。通过强化未成年被害人家庭保护与教育监护责任的落实,推动治理辖区未成年被害人家庭监护责任缺失问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精准施策,以专题座谈凝聚多方共识。针对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家庭监护责任缺失这一核心难题,7月上旬,电白区检察院牵头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市、区两级检察院,电白区、滨海新区妇联、民政等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当前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家庭监护存在的短板与现实困境展开深度研讨,从监护意识薄弱、干预能力不足到支持资源分散等问题进行逐一剖析,就构建“多方联动、分级施策”帮扶体系达成共识,共同为未成年被害人筑牢家庭监护防线,从源头减少和遏制此类侵害案件的发生。
  深入调研,以实地走访摸清监护实情。座谈会后,电白区检察院迅速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组建专项调研小组,深入辖区乡镇、社区及涉案家庭开展调研走访,与未成年被害人及其亲属、社区工作者等进行面对面交流,重点围绕被害人家庭结构、日常监护模式、生活学习状态,以及监护责任缺失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展开细致摸排,精准掌握涉案家庭监护实况,为后续工作落实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联动发力,以机制构建做实工作成效。基于前期调研成果,电白区检察院联合该区妇联、民政等部门,针对性制定《关于治理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家庭监护责任缺失的分级“包保帮扶”机制》。该机制创新采用“三色分类定级”模式,根据家庭监护责任缺失的严重程度,划分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同步组建“1+ 3+N”包保帮扶小组——由区检察院一家牵头主导,联合区民政、妇联、镇街三方主体,纳入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N类专业社会力量,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家庭定制差异化帮扶方案。目前,该机制已在望夫、那霍、小良、电城等乡镇试点实施,通过精准干预帮助多个家庭重新建立有效监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电白区检察院将以构建“临时监护有补位、心理创伤有修复、家庭监护能重建”的全链条保护体系为核心,持续深化“包保帮扶”机制的落地落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帮扶措施,切实阻断因家庭监护责任缺失导致的二次受害风险,为涉案未成年被害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