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镇三把“新钥匙”解锁乡村振兴“产业密码”


本报记者 王霞 通讯员 董天忠 杨礼圣
  金秋时节,化州市新安镇的番石榴园里硕果累累,果香四溢。清晨时分,新安镇的番石榴交易市场早已人头攒动、车来车往。果农们满载刚刚采摘的番石榴陆续进场,收购商们分拣、装箱、发货,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每天仅我们这边收购量就接近一万斤,果子根本不愁卖!”一位正在卸货的果农脸上写满喜悦。
  这番火热场景,正是新安镇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新”为钥,精准激发乡村产业新活力的生动实践。
  市场导向引“新种”,筑牢产业根基。新安镇番石榴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年产量约63万吨。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新安镇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推动品种结构优化。
  在巩固珍珠番石榴、胭脂红番石榴等传统品类的同时,新安镇积极引进红宝石番石榴等新优品种,开展示范种植与推广。通过品种的更新迭代,进一步挖掘产业潜力、巩固特色水果根基,真正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科技赋能抓“新机”,增强产业后劲。产业要长远,科技是关键。新安镇紧密依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主动对接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建番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与此同时,新安镇充分发挥镇农业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新农人之家”的平台作用,定期举办“家庭会”,广泛汇聚果农、专家、企业代表等多方智慧,共同为水果产业把脉开方。科技赋能,正成为新安镇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规范管理焕“新生”,释放资产活力。农村集体“三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新安镇严格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通过系统排查、完善监管,实现“三资”管理全流程标准化、透明化运作。
  针对部分村级资产分散、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新安创新推行“捆绑发包”模式,整合零散资源,提升规模效益,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开拓了新路径,让沉睡资产真正变成致富活水。
  以“新”为钥,向“兴”而行。新安镇通过引“新种”、抓“新机”、焕“新生”这三把钥匙,有效解锁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密码,在“百千万工程”实践道路上踏出了坚实一步,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