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青砖白瓦间,一座古城的“百千万”新生





通讯员 李俊达
清晨,在信宜镇隆镇,阳光划过窦江亭,洒在骑楼街,铺在崭新的商店街道路上,各个商铺正忙碌着准备开店,店头崭新制作的招牌格外显眼,满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广东“百千万工程”浪潮中的信宜切片。2024年以来,中建三局在信宜市体育公园、镇隆镇与朱砂镇品质提升项目中,以央企担当与绣花功夫,织就了一幅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图景。
“三局速度”背后的精密齿轮
走进信宜市体育公园,16万平方米的场地已铺开绿茵,高高的绿网围着球场,各式运动器械有序陈列——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等专业场地静待运动爱好者们的到来。市民们或跑步健身,或带孩子嬉戏,或相约球友切磋,俨然已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了让这个公园尽早对市民开放,项目团队仅用了9个月,3栋单体建筑、11类运动场地就基本完工了。
“开工即冲刺。”项目经理鲍政君回忆道。接到任务5天内核心团队全员到岗,7天内集结35家分包单位、70台设备同步进场。通过“穿插施工+责任分区”模型,将项目科学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块,在总进度计划的指导下,不同专业、不同工序在不同区块间实现了穿插施工,项目工期有效压缩了两个月。
速度背后是精密管理。项目团队深知,“快”不能以牺牲安全和质量为代价。项目团队推行“早巡场、晚闭合”安全机制,进行全方位安全风险筛查,确保当日隐患当日清零。实施“样板引路”质量管控,施工前明确工艺标准,关键工序须经过三方联合“举牌验收”,将看得见的标准嵌入到每寸混凝土中。今年元旦开园时,这片曾经的荒地已蜕变为现代化运动公园,成为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截至目前,信宜市体育公园已经举办了5项省级以上赛事,并将在2026年承办广东省运会的部分赛事。
“四个本地化”激活乡土基因
在镇隆镇与朱砂镇改造现场,中建三局的“四个本地化”策略正焕发独特生命力,让改造工程真正成为民心所向、民力所聚的“家事”。
建材采购清单上,本地苗圃、砂石场供应商占比超八成,既缩短了运输距离降低工程成本,又为本土中小企业开辟销路,让乡镇发展的经济红利沉淀在了本地;项目咨询窗口前,居民对广告牌样式、墙面粉刷方案畅所欲言;施工队伍里,80%的本地工人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
“我们希望村民都能参与到建设中来。”项目经理虢超军表示。项目团队与镇政府组建协调小组,通过“包干到户”和线上沟通广泛征集民意,精准捕捉改造痛点。针对老城区绿化不足、空间局促等问题,团队巧妙利用闲置空地、巷道边角打造多处“袖珍花园”,配建休闲设施,成为居民日常休憩的好去处。此外,为170户量身定制外立面改造方案,保留建筑原有风格,使街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古镇新生的多元表达
在窦州古城中轴线上,融合书院文化的旅游服务中心现已建成,内设粤书吧、儿童之家等多功能空间。古码头经翻新重现风采,一旁古城楼上,以不锈钢斗拱工艺复原的窦江古亭巍然矗立,古今交融延续建筑韵味。城楼面选用青砖与夯土陶棍组合,再现窦江水韵意象。团队还巧妙利用街道围挡,邀请当地知名“乡绅”将古镇历史特色文化绘画在墙上,将古镇文脉绘上现代幕墙,既实现了古镇的风貌换新,又传承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
在骑楼街,一条新的旅游商业街正在崛起。街道两旁的建筑,在保留原有历史建筑的前提下,通过特色改造,统一为骑楼风格,与窦州古城相互辉映。未来将打造特色特产商业街,作为古城景区的文旅延伸,提升乡镇特色旅游竞争力。
沿着骑楼街向前,便是焕然一新的本地商业街。平整的路面与统一设计的新招牌,让整条街整洁有序。改造初期,不少店主曾因施工围挡和噪音担忧生意受影响,然而,当坑洼路面变为平整、崭新招牌逐一挂起,往日的疑虑也随之消散。曾有店家盼工程早日结束,如今却主动追问:“师傅,什么时候轮到我家门头?”话语间满是对未来经营的热切期盼。
项目累计整治“三线”11千米,周边道路改造近5千米,项目还包括改造外立面,完善景观带,建设文体活动广场,改造文化中心及建设停车场等各种配套设施。当镇隆镇入选省级典型镇培育名单时,这个千年古镇正逐渐蜕变为信宜南部的区域消费休闲中心。
中建三局的信宜实践,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佛茂样板”。从体育公园提前两个月交付,到古镇微改造中保留的文化基因,再到产业链本地化带动的500多个就业岗位——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背后,是对乡村振兴的深层理解:城乡协调非大水漫灌,而在精准滴灌;乡土振兴非推倒重建,而在激活内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