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的时代价值


赵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抗战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是为了彰显其值得后人继承与弘扬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通过抗战纪念,重温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地域、不论党派共同御侮的民族记忆和抗战精神,重温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团结合作,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认同的深厚根基;有助于汲取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征程上砥砺前行;同时彰显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合作、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立场与决心。
  传承民族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它记录了中国人民遭遇的“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深重灾难,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深刻的苦难与屈辱记忆。同时,这场全民族的抗争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和团结。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下,全国各阶级、各政党逐渐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七七事变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抗战期间,东北地区活跃着汉、满、朝鲜、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民族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内蒙古成立了蒙汉民族抗日联合会、鄂尔多斯草原游击队,河北驰骋着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黔南各族民众也组织了抗日救国会、抗日民主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各族人民以空前大团结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战胜了异乎寻常的艰难困苦,创造了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通过抗战纪念,我们要铭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苦难,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坚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同时,也要深刻体会“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所展现出的空前凝聚力和战斗力,明白中华民族的团结抗争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力量之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在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必须继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磅礴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弘扬抗战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团结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1938年,中国共产党人主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发起了以武汉为中心、而后席卷全国的纪念七七周年献金活动。在献金台上,有抱着“扑满”的孩童,有流亡的贫苦老人,有捐出嫁妆的年轻妇女,有献出分币毛票的车夫,还有绝食献出生活费的乞丐……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抗日团体、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展示了全国人民坚定的抗战之心与沸腾的爱国之情。在抗日战争中,无数先辈用自己的努力和牺牲,将深植在中华民族土壤中的爱国主义发扬到新的顶点。“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受尽酷刑,从容赴死;“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的郝梦龄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新四军“刘老庄连”弹尽粮绝,慷慨牺牲;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不畏强暴,孤军坚守;爱国华侨尽其所能,竭其所有,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红色资源。遍布全国各地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抗战历史纪念馆,无数为国奉献牺牲的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的故事,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常态化抗战纪念活动的开展,对帮助全国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维护国际合作,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通力合作的伟大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逐渐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最终抛弃意识形态等各种利益纷争,建立了空前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给予了中国人民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苏联最早提供了借款、武器,并派出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发动反攻;东南亚各国人民也进行了抗日斗争;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等多国的反法西斯战士志愿援华,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而中国人民则以十四年的艰苦抗战死死地拖住日军,最终迫使其放弃了“北进”计划,削弱了其“南进”实力,有力地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盟军作战。在抗日最为艰难的时期,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与美英等盟军并肩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支援和配合了远东盟军及东南亚人民的对日作战。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回望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大国间的团结合作密不可分,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国际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历史已经证明,世界各国为了反对侵略战争可以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在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日益强烈的当下,各国也可以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从而共创全球发展的新时代!
  纪念抗战,不是为了沉溺于历史的苦难;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洞察历史规律,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