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持续优化生猪产业布局
金猪“拱”出产业新活力

化州市宝圩镇茂坡村生猪养殖场。通讯员 杨礼圣 摄
■记者 邹慧 通讯员 董茗彦
本报讯 生猪产业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系着百姓“菜篮子”。近年来,化州市立足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以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动养殖模式从传统散养向现代化转型,走出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路。
高位推动,产业跃升有了“主心骨”
依据省“十四五”规划中生猪出栏量3300万头以上的目标,以及茂名市相关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规划,主动优化产业布局,在国道207沿线镇街布局“生猪优势产业带”,重点支持10万头以上规模场和1万头以上标准化基地,累计统筹80亿元用于产能恢复与升级,同步配套财政奖补、用地用林、金融保险等“一揽子”政策,近三年新增产业贷款13.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40亿元。
龙头带动,小散融入“大合唱”
依托省级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先后引进温氏、京基智农、海大等8 家头部企业,建设年出栏百万头级现代化养殖基地19 个;本土国企化州食品集团向下游延伸,布局25万头屠宰分割、预制菜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等项目,形成“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闭环。截至2023年底,化州全市规模场增至1941家、出栏量翻番,散养户锐减九成,农民户均增收2.3万元。
科技赋能,猪舍装上“智慧脑”
化州全市规模场全部接入茂名市级生猪产业监管平台,实现饲料投喂、粪污处理、疫病预警“一键操作”;同时,率先探索“5G+物联网”小散托管模式,将9418 家散养户纳入“养殖小区”,做到“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兽药用量下降3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
绿色循环,环保账变成“收益账”
整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投资 3.2 亿元建设沼气发电、有机肥厂、沼液管网等工程,年处理粪污110万吨、发电2800万千瓦时。官桥镇大坡村依托沼气集中供气,每年为周边800户村民节省燃气费 120万元,走出“猪-沼-果-蔬”生态循环路。
品牌强农,小耳花猪走上“高端桌”
化州联合省养猪行业协会实 施“ 媒体+”赋能计划,打造“化州小耳花猪”区域公用品牌,开发高端礼盒、腊味预制菜等30款产品,溢价率超过35%。2024年,小耳花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预计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直接带动2.6万名农民就地就业。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蓝图铺展。接下来,化州市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推动生猪产业从养殖向屠宰、加工、冷链一体化发展。通过预制菜、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等新业态的培育,把生猪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为广东乃至全国生猪稳产保供贡献化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