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新貌
□许景东
侄儿打电话约我晚上回家聚聚,说是在外地工作的堂兄弟们都回来了,我如约而至。
夏天的傍晚,太阳西挂,热浪袭人。八楼餐厅,两台三匹空调齐开,依然无济于事,大家还是汗流浃背。本想走上楼顶看看,见如此天气,也就作罢了。
往日回家,来去匆匆的,对家乡总是视而不见。这次趁着就餐前,透过玻璃窗,我环视了周边的一切。
家乡有两座山丘,分别叫前岭和后岭。按地势走向,乡亲们的房子,基本上是在两岭之间,倚岭而建。乡亲们的楼房,三五层居多,一幢紧挨着一幢,款式新潮;六条黑乌乌的铁轨,静静地躺在村前。此时,正好一辆火车头,从西往东,徐徐行驶,走了一段轨道,又从另一轨道折回,估计又将携带着一列火车出站了。火车站是近几年建的。为了建火车站,有六十多户乡亲的房子搬迁,村祠堂迁到火车站旁边再建。村前的两口鱼塘填了,居南的那口叫上塘,居北那口叫下塘,上下塘是连通的,水从上塘流往下塘,故上塘的水比较清净。我年少时,上塘成了我们一帮孩子的乐园。每到夏天,大家吃完晚饭后都到水塘里洗澡、游泳,在那个没风扇和空调的年代,水塘是消暑乘凉的好去处。那时,水塘里养了很多鱼。吃塘鱼也是我们那时的一个期盼,每到中秋节或春节,村里就会网抓塘鱼分给大家,鱼儿鲜美的味道至今还记忆犹新。
目光所及,可以看见博贺湾。博贺湾离村子只有几里地。小时候我们称它为前海,也叫小海,一个潮涨潮落比较明显的海,一个物种资源比较丰富的海。潮涨时,海水满满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潋滟;潮退时,裸露出一大片滩涂。多少年来,这片海养育着方圆十里八乡的人们。对我来说,我曾在这片海上挖过螺,摸过虾,抓过鱼和蟹。如果说河都可以有母亲河的说法,那么,这片海是否也可以被誉为我们的母亲海呢?
在这片海的远方,我隐约看到了博贺湾大桥,它高高地横贯在海的上方。桥是近年才建起来的,可以说意义非凡。有了这座桥,电城、博贺两地往来就方便多了;有了这座桥,228国道的交通压力就减轻了;有了这座桥,渔港更加生机勃勃了;有了这座桥,博贺湾、千年古港和神电卫城,将重新载入茂名的发展史册。
在窗右边是博贺湾新城区。保利大都会的楼房、蓝光发展集团的楼房,还有华附滨海校区的楼群,冲天矗立着;宽广平坦的大道纵横交错着,红绿灯在路口闪烁着,两排树木像哨兵站在道路两边,而茂名港集团大楼和海关大楼等办事窗口的落地,又寓意着新城区功能已开始启动。博贺湾新城区已初具规模。
窗左边,前岭挡住了我的视线,但我知道,在岭的那边是博贺港新港区,热电厂、道道全、金龙鱼等企业的厂房就在那里……
窗东面,远方的大海,依稀可见。那里的海,风起时波浪滔天,风停时温柔如邻家女孩。我可太了解那片海了,儿时,我的父辈时常与她打交道啊。
靠近海的地方,有一排圆圆的大型储油仓。里面的油是油轮从西亚等世界各地运到海上,通过25万吨级海上定点码头泵上来储备,最后通过地下管道输往茂名炼油厂。建油仓这地方,曾经是一片木麻黄树林,一大片一大片的。儿时,我们曾经在那里放牛取柴。那里曾经留下过我的脚印,曾经洒下过我的汗水,也曾经荡漾过我的欢歌与笑语……
当我的目光落在家乡的后岭,这个曾经光秃秃的小山头,如今已被葱茏的树木遮得严严实实了,一阵风儿吹过,就会翻起一簇簇绿浪。在岭的背面,有一个几十亩的蓄水坝。坝里的水是从旱平水库或者河角水库流过来,供港区用的。
正当我沉醉后岭翡翠般的绿色时,一群白鹭扇动着翅膀,从博贺湾那边飞来,最后悠然地栖落在岭的树上。我愕然间,又有一群飞了过来,接着又是一群,陆陆续续从不间断的。于是,那片树林被白鹭染得白白的,如开满白色的花朵。白鹭叽叽喳喳地叫着,呼朋引伴,唱着归巢的歌。它们此刻的欢乐,我们是无法领会的。
如此看来,家乡后岭已经成了白鹭的天堂。
白鹭为何选择了这个地方生息,细想一下就明白了。这里树高林密,濒临博贺湾,又靠近大型蓄水坝。白鹭觅食、喝水和栖息都很方便。此外,富足而又知性的乡亲,对白鹭百般呵护,从不打扰它们,这也是白鹭选择落居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
连白鹭都如此青睐,家乡的生态环境实是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