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抗日游击队的勇士兄弟蔡景祥、蔡胜昆
李永阶
蔡景祥,小时名蔡亚盛,蔡胜昆是蔡景祥的大哥,孩童时名叫蔡刘星。弟兄俩生长在电白县马踏镇长山管理区新屋塘村。抗日战争时期双双参加革命,解放战争初期蔡景祥、蔡胜昆在茂电信六连分别任排长和班长的职务,兄弟俩在同一次反“围剿”战中,并肩战斗,壮烈牺牲。
蔡景祥父母亲共生三男二女。蔡景祥出生于1919年8月3日,排行老五,蔡胜昆于1903年生,排行老大。全家人过着典型的清苦贫穷的农家生活。蔡景祥年幼时眼睛患病,由于没钱医治,一只眼睛致残。蔡景祥儿时父亲去世,他和哥姐等人靠母亲携带,艰难度日。为了生计小景祥到姐夫家去帮工放牛,干着大人们所要干的劳作。他在田野、荒山之上,常以小石子当枪弹投掷,从而练出了每击必中的好眼力。
蔡景祥童年时因为家穷,只在农村读过几个月的私塾。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却有一副结实的身体和倔强的性格,同时,弟兄俩长期与贫苦农民朝夕相处,深深了解和同情农民的苦难生活,又养成热爱农民、护卫农民兄弟切身利益的良好品德。
1941年,蔡景祥、蔡胜昆分别在国民党邓朝乡和马踏乡的乡队当差,当他们知道共产党、游击队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时,便回马踏长山一带,寻找党组织的领导人黄东、杨瑞芬,向黄、杨申述救国救民的愿望和迫切要求,经过党组织的调查了解和教育、考验,1944年秋,由杨瑞芬介绍、党组织批准,蔡景祥、蔡胜昆先后加入了抗日游击小组。参加抗日游击小组后,蔡景祥、蔡胜昆按党组织的指示,又回到原地工作,开展抗日民族统战工作、注意敌情,一发现敌人对党组织或游击队有不利的行动时,便及时把消息通报游击队领导人,使革命游击队能坚持在马踏的下山、坝头坡、横枝水等一带村庄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45年春,蔡景祥利用自己经常跟随邓朝乡乡长的条件,想把这个乡长从国民党营垒中争取过来。便将共产党的有关抗日救国的政策、方针同这个乡长谈了,这家伙听后却发起火来,立即卸了蔡景祥佩带的驳壳手枪。此时,又适值叛徒陈广肇引带国民党马踏联防队逮捕了共产党员黄履韵,蔡景祥也就更加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组织立即通知蔡景祥、蔡胜昆弟兄俩马上撤出,跟随杨瑞芬奔赴农村,投入抗日武装斗争的行列。
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革命斗争并没有结束。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全国内战全面爆发。蔡景祥、蔡胜昆接受了组织分配的筹集武器的任务,便运用各种有利关系,很快筹到十多支步枪和一批子弹交给了游击队。为充实游击队伍的装备,发展游击组织,扩大游击活动地域作出了贡献,1946年八九月间,茂电信党组织将电白的羊角、马踏及茂南的飞马、吴川的三角窝等地的游击武装人员调集覃巴,并以茂电信武工队为骨干,成立茂电信独立大队蔡景祥、蔡胜昆随马踏游击队进入覃巴,编入了独立大队。翌年2月中旬,按照党组织的布置,由李颐年带队与杨瑞芬等人一起,袭击电白树仔铁板村反动地主蔡什喜家。蔡景祥、蔡胜昆参加了这次袭击战斗,部队从蔡什喜家缴获3支步枪和200银元。在撤退时遭到马踏乡副警长的追击,部队奋起还击,激烈的战斗从上午10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左右,在部队的统一指挥下,蔡景祥发挥其被誉为“神枪手”的作用,同指战员们一道,打退敌兵发起的3次围攻冲锋,并将疯狗似的那个姓许的副警长击毙。敌兵溃乱,四处散逃,战斗胜利结束。
同年2月,茂电信独立大队进军马踏,计划开辟那霍、马踏间的北线通道。当队伍行进至马踏坝头坡村一带时,遭国民党马踏联防队及江界乡自卫队共150多人的袭击“围剿”,独立大队边还击、边向丫髻岭方向转移。蔡景祥、蔡胜昆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出色。
1947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茂电信独立大队改为茂电信六连,下辖3个排,蔡景祥被任命为其中一个排的排长,蔡胜昆在这个排任班长。同月下旬,六连奉命开往化廉地区接受新的任务。28日,部队途经茂南飞马良塘村时,遭敌电白自卫队、保警队,水东联防队,南海、沙院及茂名自卫中队,肇祥、鳌头乡的乡队等共计400多人的拦截“围剿”。当时,全体指战员正在开早饭。连的领导下达“冲出去”“占领阵地”的命令。蔡景祥立即放下手上的饭碗,霍地站起喊道:“跟我来!”率先带领一班人从驻屋的正门冲出去。蔡景祥、蔡胜昆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却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所具有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凶恶敌人的猛烈火力,毫无畏惧,奋不顾身。但不幸的是,他们刚冲出门外,便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接着,蔡胜昆也在突围中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部队冲出重围,开到化廉地区去了。蔡景祥和蔡胜昆为了革命却长眠在故土。牺牲时的年龄分别是28岁和44岁。
本文原载于《茂名英烈事迹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