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绿色电力,共学环保之道

茂名学子走进环保教育基地见证“垃圾变宝”全程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宇丽
  本报讯 “日常产生的垃圾竟能变成电,太神奇了!”“’垃圾山’我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8月28日上午,茂名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探秘绿色电力,共学环保之道”环境教育基地开放活动,带着对环保知识的好奇与期待,3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茂名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亲眼见证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开启了一场绿色电力探秘之旅。
探寻“变废为电”的奥秘
  上午9时30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首先参观了一楼厂区模型。精致的微缩景观展示了整个厂区的布局,引发了学生们的阵阵惊叹。随后,队伍来到茂名粤丰环保科普宣教中心,讲解员通过“垃圾围城”和“垃圾的危害”展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垃圾处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原来垃圾不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来自茂名市博雅中学的吴雨霏感慨道。在垃圾焚烧处理流程展区,讲解员系统地讲解了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的各个环节,通过观看宣传片和互动小游戏,学生们得以“亲自”参与垃圾焚烧处理过程,在趣味中熟悉了发电原理和流程。
  理论讲解结束后,最令人期待的实地参观环节开始。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学生们进入了厂区的核心区域。巨大的垃圾吊操作车“八爪鱼”正在作业,庞大的“垃圾山”赫然呈现眼前,这些来自电白区的生活垃圾让学子们直观感受到日常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巨。“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它们可以变废为宝。”讲解员讲解道。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先后观看了焚烧炉膛和中央控制室,全面了解了垃圾从进场到焚烧发电的全过程。面对如此震撼的场景,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并不时向讲解员提问,得到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环保课堂与问答激荡思维
  实地参观后,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衣食住行里的环保密码”小课堂。志愿者从日常生活入手,讲解了如何在衣食住行中践行环保理念,让同学们明白环保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融入点滴生活。随后的知识问答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是?”“垃圾分类的目的是?”等问题引发学生们热烈抢答。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更增强了实践环保行动的决心。来自茂名市田家炳中学的高二学生小梁表示:“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亲眼见证了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的全流程。垃圾积少成成多就会变为让人瞠目结舌的‘山’,所以每个人的努力都很有必要,小事也是大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此次活动由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指导,茂名市环保志愿者协会、茂名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茂名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协办。主办方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环保、参与环保,共同助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