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关于将南清村由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成A级景区的构想和建议
一、引言
南清村位于茂名市电白区黄岭镇西部,海拔600多米,三面环山,森林覆盖达91.31%,有着“云上南清”的美誉。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及“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南清村已取得显著成果,废弃矿坑变身天鹅湖,各类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村。为进一步提升南清村的发展水平,实现从乡村振兴示范点到A级景区的跨越,特提出以下构想与建议。
二、南清村现状分析
(一)自然景观优势。
南清村群山环抱,宛如仙境,是名副其实的大氧吧。天鹅湖由3个废弃矿坑改造而成,景色独特,增设的环湖步道、观景平台使其成为核心景点。此外,村域内还有溪流瀑布、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为打造A级景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二)产业发展基础。
南清村以油茶、南蕉为核心产业。通过策划“油茶丰收采摘”等活动,形成了“观光+采摘+餐饮”的农旅融合模式。同时,改造传统农房为轻奢民宿,推出“民宿+森林康养”“民宿+研学”等产品,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村集体收入也因产业发展而大幅增长,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06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南清村已完成一段青石板路改造和新建200多米环村步道,建成“农家小苑”6个,停车场1个。还配备了旅游电车、土特产展厅、公共厕所等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也为景区打造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资源特色。
南清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三仙石的传说源远流长,承载着当地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此外,还有三仙庙,民国古炮台、石灰窑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茶枯洗头”“南清凉粉草”“南清山泉水豆腐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和美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三、打造A级景区的意义
(一)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打造A级景区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民宿、餐饮、特产销售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力,实现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乡村知名度。
A级景区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提升南清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使南清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振兴成果,为乡村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三)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
打造A级景区过程中,通过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为满足A级景区建设要求,南清村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四、打造A级景区的具体构想与建议
(一)开发三仙石千古传说圣地。
·神话故事挖掘与宣传:深入挖掘三仙石的神话传说,整理成完整的故事文本,并制作成宣传手册,讲解音频等。邀请专业团队拍摄以三仙石传说为主题的短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吸引游客探寻神话背后的文化根源。
·景观打造:在三仙石周边设置观景平台和休息座椅,方便游客观赏和休憩。安装夜景灯光,打造夜间景观,展现三仙石在不同时段的独特魅力。同时,设置标识牌,介绍三仙石的传说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相关文化活动举办:定期举办与三仙石传说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神话故事演讲比赛、民俗表演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三仙石成为南清村的文化名片。
(二)加强研学基地建设。
·丰富研学课程:依托南清村的油茶产业,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多样化的研学课程。如开设油茶种植与榨油体验课程,自然生态观察课程、历史文化探秘课程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专业的研学教室、实验室和实践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工具。
·合作与推广:与周边学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广研学项目,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开展参观研学活动。定期举办研学成果示范活动,提高研学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开发特色的云上民宿。
·民宿风格优化:在现有民宿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风格,突出“云上”风格特色。充分利用南清村的高山地势和优美自然风光,打造全景落地窗、露台等观景设施,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山间美景。同时,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如天井、木质结构等,营造独特的乡村居住氛围。
·配套服务提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如管家服务、特色早餐、夜间星空观赏活动等,完善民宿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休闲花园、健身设施等,提升游客的居住体验。
·品牌打造:创建统一的民宿品牌,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民宿评选活动,提高民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扩大或加建停车场和公共厕所。
·停车场规划:根据景区未来游客量预测,扩大现有停车场面积,或在合适位置加建停车场。采用生态停车场设计,铺设植草砖,种植绿化树木,既满足停车需求,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合理规划停车场布局,设置清晰的指示标识,方便游客停车。
·公共厕所建设:按照A级景区标准,增加公共厕所数量,并合理分布在景区各主要景点和游客集中区域,提升公共厕所建设档次,配备完善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液、烘手机等,保持厕所清洁卫生,为游客提供便利。
(五)建设特色餐厅。
·菜品研发:以南清村的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如茶油鸡、橄榄糍粑、南清山泉水豆腐花等。推出“南清农家宴”套餐,让游客品尝到纯正的乡村美食。同时,注重菜品的摆盘和包装,提升用餐体验。
·餐厅风格设计:餐厅建筑风格应与南清村整体风貌相协调,采用木质、青砖等传统材料,营造古朴、自然的用餐氛围。设置室内和室外用餐区域,室外用餐区域可靠近天鹅湖与山林,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欣赏美景。
·服务质量提升:加强餐厅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饮食质量安全。
(六)在原来的会客厅的基础上打造政商融合的会客厅。
·功能完善:在原有会客厅基础上,增加商务洽谈、会议举办等功能区域,配备先进的会议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系统等,满足不同规模的商务会议需求。同时,设置休闲交流区域,提供咖啡、茶点等服务,营造舒适的交流环境。
·形象塑造:会客厅装修风格应简洁大方、高端大气,展示南清村的发展成果和未来规划。摆放南清村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作为展示窗口,向来访的政商人士宣传南清村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活动举办:定期举办政商交流活动项目推介会等,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家等前来参加,促进政商合作,为南清村的发展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七)建特色泳池。
·泳池设计:结合南清村的自然环境,打造特色泳池,如无边际泳池、山林泳池等。泳池形状可设计为无规则形状,与周边山水景观相融合。采用天然山泉水作为泳池用水,突出泳池的生态特色。
·配套设施:在泳池周边设置休息区、更衣室、淋浴间等配套设施,提供遮阳伞、躺椅等休闲用品。同时,配备专业的救生人员,确保游客游泳安全。
·运营管理:制定完善的泳池运营管理制度,定期对泳池水质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水质符合卫生标准。根据季节和游客需求,合理确定泳池开放时间,举办泳池派对等旅游项目活动,增加泳池的吸引力。
(八)建索道上三仙石和三仙庙景点。
·索道规划: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线路规划,选择合适的索道线路,确保施工安全和运营稳定。索道站点设置应方便游客上下,与周边景点和交通设施良好衔接。
·景观设计:在索道建设过程中,注重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同时,可在索道沿线设置观景平台和标识牌,介绍沿途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知识,让游客在乘坐索道过程中也能享受美景和文化熏陶。
·运营管理:配备专业的索道运营和维护人员,定期对索道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运营安全。制定合理的票价政策,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乘坐体验。
(九)扩大三仙庙建设。
·参考供鉴:可参考广州花都的华严寺和茂名化州南山寺的扩建经验与建筑风格和布局,结合南清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三仙庙进行扩大建设,注重庙宇建筑的细节设计,如雕刻、彩绘等,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功能完善:增加庙宇的殿堂、厢房等建筑,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功能。建设三仙庙文化广场,用于举办宗教仪式、民俗活动等。同时,设置三仙庙历史文化展览馆,展示三仙庙的历史变迁和相关传说故事。
·文化传承:邀请宗教人士和文化专家参与三仙庙建设和管理,传承和弘扬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举办三仙庙庙会等传统活动,吸引周边游客和信众前来,增强三仙庙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十)民国的古炮台申报文保单位,说好古炮楼故事。
·申报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民国古炮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绘,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物证据,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要求,整理申报材料,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申报文保单位。
·保护修复:在申报过程中,对包台进行保护性修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古炮台的原有风貌。设置防护设施,防止古炮台受到进一步破坏。同时,在古炮台周边设置围栏和标识牌,介绍古炮台的历史背景和军事意义。
·故事挖掘与宣传:通过采访当地老人、查阅历史档案等,深入挖掘古炮台的历史故事,并整理成生动的故事文本。通过导游讲解、宣传手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游客讲述古炮台的故事,让游客了解南清村的历史变迁和革命传统。
(十一)把“茶枯洗头”“南清凉粉草”“南清山泉水豆腐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承和保护。
·申报准备:组织非遗传承人、文化专家等,对“茶枯洗头”“南清凉粉草”“南清山泉水豆腐花”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进行梳理和挖掘,收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准备非遗申报材料。
·传承保护: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通过师徒传承、培训教学等方式,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制定非遗保护制度,加强对非遗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艺失传和滥用。
·展示推广:在景区内设置非遗展示区,现场展示“茶枯洗头”等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让游客亲身体验。举办非遗文化节等活动,邀请游客参与,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十二)在景区入口左右两边建造两间客家围屋,在围屋里打造客家文化博物馆和非遗制作工坊。
·建筑设计:按照客家围屋的传统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和建造,采用青砖、木材、瓦片等材料,还原客家围屋的独特风貌。围屋内部布局应合理,设置展厅、会议室、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展品陈列:收集客家文化相关的文物、图片、实物等,如客家服饰、农具、生活用品等,在博物馆内进行陈列展示。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生动展示客家先民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习俗。
·文化活动举办:在客家文化博物馆内举办客家文化讲座、民俗表演、非遗制作展示等活动,邀请客家文化专家进行讲解和交流,让游客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增强游客对南清村文化的认同感。
五、资金预算与保障措施
(一)资金预算。
打造A级景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提升、景观打造、宣传推广等方面。
(二)资金来源。
1、争取政府扶持资金: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2、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南清村景区建设,采用多种模式等与投资者合作开发项目,突出互利共赢。
3、村集体自筹:南清村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景区建设,同时,鼓励村民以入股等形式参与景区建设。
(三)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南清村打造A级景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镇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两委干部参与,统筹协调景区建设各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南清村景区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细化建设内容和时间节点,确保景区建设按照规划有序进行。
3、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同时,定期对景区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结论
南清村从乡村振兴示范点向A级景区的跨越,绝非简单的“升级”,而是一场关乎乡村价值,重构文化与生态永续的深刻变革。这座海拔600多米的山间村落,曾因“矿坑变天鹅湖”的蜕变惊艳世人,如今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从“示范”到“A级景区”,不仅是名号的更迭,更是发展逻辑的跃迁,它意味着从“满足基础需求”到“创造深度体验”,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从“本地样板”到“区域标杆”。
这场跃迁的底气,藏在南清的山水与人文里。三仙石的传说等待被讲成更动人的故事,古炮台的斑驳藏着未被探挖的历史密码,“茶枯洗头”的泡沫里飘着非遗的清香,而天鹅湖的涟漪圈住了游客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当索道架起山与山的联结,当客家围屋的夯土接住文化的重量,当云上民宿的窗户框住星空与云海,南清将不再是“路过”的景点,而是值得“停留”的目的地——在这里,游客可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自然的治愈,体验民俗的鲜活,而村民则能在“家门口的景区”里,让土地更值钱,手艺更吃香,日子更有奔头。
当然,这条路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精准的规划避开“同质化”的陷阱,需要智慧的运营平衡“商业化”与“原生态”的尺度。但可以确信的是,当每一块青石板都刻着故事,每一眼山泉都连着传承,每一处景观都透着匠心,南清村必将完成这场漂亮的“蝶变”。那时,它不仅是A级景区名录上一个崭新的名字,更是乡村振兴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样本,是无数人心中“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真实写照。
南清的蜕变才刚刚开始。从山间的袅袅炊烟到景区的熙攘人流,从村民的“乡愁”到游客的“向往”,这座村落的每一步成长,终将写就新时代乡村的无限可能。(作者系电白区社科联主席、四级调研员)陈玉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