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借力借势区域重大战略,联动促进更大发展
——三谈茂名“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联动大区域”

兴茂平
所谓“联动大区域”,就是要借力借势区域重大战略实现更大发展。要树立开放包容大格局,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善于把重大战略需求和自身禀赋资源结合起来,在借梯登高中实现发展最优、效益最大。
首先是佛茂联动,打造紧密型产业共同体,用足用好省内产业有序转移机制,精准对接佛山所能、茂名所需,找准产业和市场的逻辑,争取承接更多带动就业、支撑发展的好项目,更好实现佛山制造+茂名禀赋、佛山品牌+茂名市场的深度融合,形成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产业分工体系和紧密型产业共同体。
佛茂联动的最大抓手,就是把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建设好经营好。佛山是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全国工业第四城,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361.90亿元,五个区经济总量均超过千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区,发达的镇域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催生了2个千亿镇街、80个亿元村居。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全省“一盘棋”谋划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佛山对口帮扶协作茂名。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还被纳入广东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主平台之一。佛茂合作园跨越高州和茂南,分设高端智造、电子轻工、食品健康、先进材料、特色轻工五个产业集聚区,后来又新增了石化园片区、高新园片区、滨海园片区,基本把“五链”囊括其中。合作园内不仅可以利用省的主平台扶持政策,还可以叠加佛山、茂名的政策优势。佛茂指挥部进驻茂名两年多以来,“每周一签约,每两周一落地”的节奏,引进了12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500亿元。在全省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中,佛茂协作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截至今年8月8日,共实现落地项目81个,计划投资额192.96亿元;已投产项目30个,计划投资额39.35亿元,预计年产值120.86亿元。其中标志性项目有中财管道、佛山照明、申菱环境等。此外,我市市直及五个区(县级市)在佛山均建立反向飞地,瞄准的是“总部”“研发”“人才”等粤西最稀缺的资源,功能上覆盖了科创飞地、产业飞地、人才飞地。比如,高州·三水产业合作园以“佛山研发+高州制造”理念集聚珠三角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培育适宜高州的新质生产力。而禅城与茂南携手打造的反向飞地,致力于转化形成“总部+生产”“生产+销售”“孵化+转化”的经济生态链,助力茂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和量级双提升。
佛山和茂名的区域联动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两地不断整合资源优势,产业联动、园区共建渐入佳境,必将实现“佛山溢出+茂名空间、佛山品牌+茂名市场、佛山制造+茂名禀赋”的深度融合,推动两地协作驶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要湛茂联动打造高能级都市圈。东连粤港澳大湾区、南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北通成渝双城经济圈,联动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湛江和茂名两市坐拥我国南部最大海湾,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土地及海洋资源、优越的深水港条件。2023年12月,广东省发布《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两市全域,土地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八千亿元,常住人口1327万人,具备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基本条件。根据规划,这里将以建设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携手茂名一体化发展,将湛茂都市圈培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门户枢纽、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西翼增长极。湛茂都市圈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全省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湛茂都市圈发展的具体目标:到2030年,湛茂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约57%,基本形成功能明确、集约高效、轴带联动、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等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国内外市场得到共同拓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成效显著,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难题有效破解,都市圈发展共识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
由此可见,省委省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要把西部做起来。实际上,湛江好了茂名就好,茂名好了湛江就好,我们要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站在全省大局看粤西、看湛茂,联同湛江认真落实好《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湛茂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把打造临空经济区、培育新增长点摆在首要位置,深化城市战略和产业规划对接,聚焦交通建设、产业科技、农文商旅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紧密合作,以更大力度推动交通互联、产业共建、文旅共享,努力建设经济效益协同、社会融合协调、生态宜居宜游的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今年4月,湛江市、茂名市与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湛江机场公司举行签约活动,签订《共同加快推进湛江机场高质量发展促进湛茂都市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这次签约,是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建设“湛茂都市圈”的务实举措,必将进一步助力机场航线培育和市场拓展,不断提升机场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湛茂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加速前行。根据协议,湛江茂名两市与机场方面将依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完善机场周边交通配套,更好提升枢纽服务保障水平,让机场在方便群众出行、顺畅商贸往来上发挥更大作用。在民间层面,7月27日,“湛茂同携手助力‘百千万’”海龙阁月饼湛江品鉴会暨海龙阁饼业·茂名市第十届荔枝文化形象大使全国选拔赛湛江赛区海选决赛在湛江海洋世界酒楼·皇冠店举行。此次活动以“月饼为媒、荔枝为纽带”,通过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与月饼品鉴的联动,共同谱写湛茂协同发展的新篇章,彰显了两地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往来。其实湛江茂名两地同根同源,经济文化方面的联动、融合一直比较密切,湛茂都市圈的建设具有强大的民间基础。至于湛茂都市圈建设的另一个抓手,目前化州已经形成了“临空经济与特色产业联动型”新型城镇化模式。化州立足毗邻湛江吴川机场区位优势,打造临空经济区,其杨梅产业集聚区已引入13家规上企业,空港物流园年吞吐量突破50万吨。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湛江吴川机场辐射力的增强,“临空经济与特色产业联动”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要联动“湾区”融入产业分工体系,深入实施“融珠入湾”提升行动,推动思想融湾、交通融湾、产业融湾、农业融湾、文旅融湾、民生融湾,全力保障广湛高铁建设,积极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不断丰富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引进更多大湾区优质医疗、教育人才资源,增厚茂名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总书记引领推动下,粤港澳深度协同发展“从梦想照进现实”,为广东、香港、澳门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广阔空间。我们要深入领会总书记战略构想,更加自觉地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在融珠入湾上展现更大作为。推动“思想融湾”,就是要深刻认识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有份、人人有机遇,主动融入全省大局;推动“交通融湾”,就是要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融湾”,发挥茂名比较优势,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推动“农业融湾”,就是要以农业之强丰富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推动“文旅融湾”,就是要打造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入茂;推动“民生融湾”,就是要引进大湾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茂名的融湾步伐正在以佛茂名合作为引领加快进行。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好产业协作这篇大文章。茂名和珠三角比,差距和潜力都在产业上,除了佛山,我们还应当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产业的紧密对接,以融合发展畅通产业循环。茂名是大湾区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基地之一,珠三角与香港、澳门的高品质石油产品包括高等级清洁汽油、航空煤油等,相当部分来自茂名,且我市铺设了直达珠三角的输油管网,供应快捷质量保证。随着大湾区人流物流的加快流动和融合,尤其是航空业与跨境运输的迅猛发展,对石油产品的供应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给我市石化产业带来更多商机,也对绿色能源发展提出更多需求。同时,大湾区产业正向着高端化迈进,对原材料无论在质量、品种和差异化上产生了大量新需求。茂名每年生产的300多万吨石油化工材料包括高端新材料,大部分供应大湾区,一年拉动产业增值上千亿元。如何利用我市这一资源优势,加快精细化工与新材料发展和开发,与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相互带动相得益彰,正成为我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风口。石化产业瞄准大湾区市场,加快提质扩能,更好满足珠三角汽车、轻工、家电等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将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作为农业大市,我市优质农副产品闻名遐迩,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系统,以高品质开拓大湾区市场,是我市现代农业开发的一条新路径。由此可见,放开眼界拓展思路,融入大湾区大有可为,关键在于要有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与主动作为的开拓精神。我们要把茂名发展和项目布局与大湾区战略通盘考量,坚持培育本土特色产业与承接产业转移并举,围绕“链主”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引领产业链成群、集群高质量发展,推动茂名整体实力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