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突出“三个关键环节”深入推进代表主题活动


本报通讯员 程艳玉
  今年以来,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茂名市人大突出“以上率下、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三个关键环节,与县、镇人大联动组织102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扎实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代表主题活动,助力茂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开展主题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三个带头”,高位示范带动开展主题活动。一是带头进站听民意。把领导干部带头进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听建议作为开展代表集中履职活动“第一动作”。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示范带动下,市四套班子领导同志中的人大代表纷纷到代表联络站,与驻站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进行交流、听取意见,推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二是带头开展宣讲解读。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市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协同到代表联络站开展宣讲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新修改的代表法,累计约190人到代表联络站与驻站代表、群众一起开展宣讲解读活动210多场次。三是带头督办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从市人代会226件代表建议中遴选出15件作为重点督办建议,实施“市政府领导领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机制。7月下旬至8月初,常委会领导率队,组织对口专(工)委及人大代表,通过密集座谈、深入一线实地察看等方式开展集中督办,督促承办单位压紧压实责任,切实提升办理质效。
  突出深入一线,多组调研视察掌握实情
  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找准实干为民、助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下好今年代表主题活动关键棋,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一是高标准搭建代表活动平台。综合考虑市人大代表的职业、工作或生活地点,以及代表提出建议等因素,把全市460多名市人大代表编入监察司法、城建环资、农村农业等8个人大代表专业履职平台,并由相关专委、工委组织视察调研活动,确保每位代表发挥最大的能量,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二是高效率发挥履职平台作用。监察司法履职平台的代表视察高州、信宜企业,听取检察院和法院工作汇报,了解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运营情况;城建环资工作履职平台的代表考察茂名新城规划建设及石化产业转型,全面了解茂名新城的规划建设情况;社会建设工作履职平台的代表现场查看中石化“司机之家”、京东物流茂名分拣中心等地,了解我市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关爱等方面情况;法制工作履职平台的代表前往化州实地查看化橘红“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农村农业工作履职平台的代表前往精彩“100里”、泗水镇大联滩底村“三农微短剧拍摄基地”等地,了解绿美廊道建设情况。三是高水平汇聚专题调研成果。围绕绿美廊道建设情况、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情况、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建筑业发展情况成立5个调研小组,由市常委会领导带队,邀请相关行业的82名省、市人大代表作为调研组成员分赴各区(市)开展专题调研,梳理总结有关项目成效与不足、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11条。各区(市)人大常委会也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化州市为石湾家具产业转型升级把脉开方;信宜市围绕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开展调研,各地共同为茂名“一盘棋”推进产业建设贡献智慧力量,为加快构建“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
  突出解决问题,形式多样听民意解民忧
  坚持将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纾解民困。一是强化民生实事督办,紧盯惠民工程见实效。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组成的10个监督小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督促政府部门按节点目标有序推进,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逐步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二是持续开展“敲门夜访群众”活动,巩固联系群众新触角。以63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今年各镇人大(人大街道工委)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8785人次参加“敲门夜访群众”活动,收集到群众意见1076条,推动解决问题840个。三是搭建“人大+村(居)民说事”新平台,探索民主监督新方式。电白区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探索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到人大代表联络站、民主法治议事厅、村中凉亭、榕树下等开展说事活动,推动问题在说事中解决、矛盾在说事中化解、民心在说事中凝聚,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将“人大+村(居)民说事”活动打造成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今年以来,电白区各村开展说事活动8万多场,参与活动的代表和群众70万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万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