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长信箱看平安建设的茂名解法

颜庆明(市区)
茂名日报近日报道,在平安建设的创新实践中,我市公安以“局长信箱”为纽带,搭建了一座警民沟通的“连心桥”,自2024年2月启动以来,始终坚持“接诉即办”,为民排忧解难纾困,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称赞。
今年上半年,“平安厅”茂名公安局长信箱累计受理来信3199件,服务群众1941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318项,循信打击违法犯罪2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2名;执法投诉类信件同比下降26.2%;收到感谢信122封,同比上升29.8%。
从我市实践来看,“平安厅”茂名公安局长信箱远不只是个网上“收信筒”。一连串数字背后,是我市公安打好了“全时响应、提级督办、前置干预”等一套务实管用的“组合拳”。它更像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警民会客厅”,强调情感沟通、注重源头化解、实现依法处置的“茂名解法”,真正把群众放在了“C位”,做到“民有所呼,我必回应”。
从群众视角来看,“局长信箱”是安全感和信任度的新领域。过去,群众或许因缺乏有效沟通途径,对公安工作存在距离感;如今,“局长信箱”打破信息壁垒,实行全年无休的工作模式,对群众投诉、咨询等来信进行24小时动态流转处理,让群众从“被动等待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互动”。一旦发现“执法不公”“冷硬横推”等关键词或敏感投诉,专班人员秒级响应,立即“吹哨”流转,并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限时办结。这种“民声”直通“警情”、24小时“不打烊”的“全时响应”诉求通道,让群众看到了我市公安以人民为中心的态度和决心,极大增强了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对公安队伍的认同感,也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茂名。
对于公安机关而言,“局长信箱”是自我革新的新窗口。“局长信箱”绝非“报喜不报忧”,而是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当遇到易被群众质疑可能“护短”的情况怎么办?我市公安的答案是:提级督办。这种“一竿子到底”的模式,有效打破了基层单位可能存在的保护壁垒。在实际运行中,针对现实存在的“执法没问题,群众不满意”现象,引起了市公安局主要领导思考,能不能多走一步,在冰冷的法条之外有公安温度?我市公安建立的重点信件“秒级响应-提级核查-限时办结”闭环机制,无论是对执法流程的质疑,还是对服务态度的不满,都能在“局长信箱”中得到平等对待,让群众监督真正“长牙齿”,有效压缩了“和稀泥”空间。
“局长信箱”还是掌握社会治安的“晴雨表”,洞察社会风险的“前哨站”。公安信箱专班主动对信件标签及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全面排查存在隐患,建立了直报机制“绿色通道”,实现从“救火员”到“防火队”的前置干预。今年上半年,市公安局主要领导批办信箱专班直报信件1114件,并对其中561件作出具体要求。分管局领导全程跟进批办事项办理情况,全市各区(县级市)公安机关“一把手”和各警种负责人组织核查报告480余份。我市公安建立的“主动研判+直报联动+动态跟进”风险预警防控机制,早发现,化解,实现工作重心由被动“救火”向主动“防火”转变。今年上半年依托风险直报机制,144件风险信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实践证明,一个“局长信箱”,带来了茂名警民互动的“乘数效应”,群众来信不是“负担”,而是密切警民关系的连心桥。今年上半年,“局长信箱”来信件数和来信人数同比上升25%和34.4%;同期,12389举报投诉平台两项数据同比下降17.9%和18%,信访平台同比下降5.5%和5.3%。如今,选择“局长信箱”反映诉求已成为茂名市民的重要渠道,其正面效应与公信力不断增强。当每一条“吐槽”都被视为改进工作的契机,当每一次“吹哨”都能得到迅速有力的回应,从“试试看”到“真管用”,“信箱”便从冰冷的工具升华为有温度的治理纽带。随着服务效能提升,警民关系呈现新气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群众主动致谢信件量同比上升29.8%,执法公信力的“温度计”正持续攀升。
新征程上,期待茂名公安继续深耕“局长信箱”,以“民之所望”为“警之所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认知度与参与度,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持续守护茂名的平安稳定,让这座滨海绿城的“警色”与美景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