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喇叭“双语轮播”宣传卫健防疫知识


■记者 文华春 通讯员 董天忠 吴文超
  本报讯“倒盆倒罐清积水,纱门蚊帐要装好......”清晨7点,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的“乡村大喇叭”准时响起。为应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发期,该市创新采用普通话、粤语“双语轮播”模式,将防控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防疫三句经”,通过全市行政村的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全覆盖传播。
  化州地处粤西,高温多雨,蚊媒活跃,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重点地区。6月下旬起,当地宣传、卫健、疾控、文广旅体等部门联合录制“一句话攻略”音频,依托全市374个行政村(社区)、4236条自然村的“村村响”系统,每日早、中、晚滚动播出3次,覆盖农村常住人口131.50万人。音频内容涵盖“一倒二清三灭”孳生地清理法、防蚊服饰“三件套”、发热就医“黄金48小时”等知识点,时长仅40秒,朗朗上口。
  “过去发传单,年轻人看都不看,现在大喇叭一响,老人小孩都能背。”化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7月1日至23日,该市累计清理积水点1.8万处,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下一步,化州将把广播内容同步上线“村群通”微信小程序,实现“大喇叭+云广播”双轮驱动,打通防控“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