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风防汛的“红色堤坝”

董天忠(化州)
台风“韦帕”来袭之际,化州市党员干部闻“风”而动、冲锋在前,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担当,织密防风防汛安全网。从市委领导一线督战到万名网格员“敲门行动”,从隐患“拉网式”排查到群众“应转尽转”,党旗在风雨中高高飘扬,展现出基层党组织“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战斗力。
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彰显未雨绸缪的治理智慧。化州市领导带头下沉边远乡镇和险工险段,四套班子全员驻点,督导组一线巡查,体现的是“防范胜于救灾”的主动作为。配备冲锋舟、救生衣等物资,修剪树木、清理排水口等细节,折射出“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底线思维。面对自然灾害,化州将“被动应急”转为“主动防御”,正是新时代应急管理能力的生动实践。
用“组织优势”凝聚“行动合力”,诠释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1.5万名党员网格员化身“排查员”“服务员”,党建网格与防风防汛体系紧密衔接:杨梅镇党员干部为孤寡老人“一对一”护航,宝圩镇“村村响”喇叭滚动预警,新安镇连夜转移群众……这些“微行动”汇聚成守护生命的“大力量”。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越是扎根一线、贴近群众,就越能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发展的根基。当前,防汛防台风形势依然严峻。化州的实践启示我们:防灾减灾重在抓早抓小,贵在久久为功。只有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风险防控效能,才能让“红色堤坝”更加坚固。放眼未来,各地更需总结“化州经验”,完善平急转换机制,让党员干部在风雨考验中持续擦亮为民本色。
风雨砺初心,危难显担当。在一次次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广大党员干部以行动证明:只要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守护好万家灯火,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