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大有可为

特约评论员 蔡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一批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循环经济项目日前接踵落子茂名,令人刮目相看。
总投资35亿元的广东吉丰能源碳循环经济及绿色化工项目今年6月签约,利用园区热电厂尾气进行二氧化碳提纯,生产化肥产品,致力打造广东省首个碳循环经济及绿色化工示范标杆,推动滨海新区绿色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广东京兰环保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位于佛茂合作园区,今年6月动工,投资1.54亿元,处理规模为每年5万吨,产出物符合国家污染防治标准,可以用作加气砖、混凝土掺合料等非高温建材生产原料。
东方雨虹硅砂生产线项目落户滨海新区,计划投资6000万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35亿元。项目利用港口清淤物再生循环,年产浮法玻璃砂50万吨、光伏玻璃砂20万吨、滤料砂10万吨,成为全国规模领先的玻璃砂生产基地。
以创新驱动为牵引力的综合利用项目落地生效,不仅拓开了人们对“三废”利用产业的眼界和认知,而且启示我们茂名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低碳节能减排产业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企业的重大责任。在“双碳”时代,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与应用,以新质生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能源,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化转型的题中之义。循环经济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朝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护良好生态双赢,必须破解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与生态环境建设矛盾的难题,打通“三废”利用最后一公里,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使循环经济顺畅运转起来,让“三废”包袱变为创富资源。广东吉丰能源碳循环经济及绿色化工项目,创新采用低碳尿素生产工艺和电厂尾气提纯系统,年产52万吨尿素,不仅将废气转化为资源,而且改写广东尿素需由外省输入局面。东方雨虹硅砂生产项目,将清淤废砂再生利用,既化废为宝,又破解了废物填埋处置的难题。广东京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项目,在省内率先采用低温热解技术,不仅有效破解高州市及周边地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难题,而且相较于传统高温处理工艺,能耗显著降低,有利于助推“无废城市”和“双碳”目标实现。因此,走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三废”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关键在于开发出“三废”转化的路径与技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既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发展新动能,又有利于呵护生态,保护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以低碳、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重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市场力量是主体,但政策的引导与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通盘考虑,实现对资源高效利用。作为“五链共建”组成部分的“零碳产业区”,不仅布局了骨干项目,而且为发展链条化产业和循环经济留出了空间。碳循环经济及绿色化工项目在滨海新区投入巨资,锚定重大项目,就得益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的资源优势和配套服务,完善了产业布局,形成更紧密产业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壮大,通过发挥统筹规划、产业联动效应,能催生新的效益增长点。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是个新课题,不仅需着眼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相关部门依据国家惠企政策给予扶持,无疑能增强企业的信心与预期,坚守循环经济低碳产业不动摇。以往,从事社会化资源回收的前端自然人往往采用“不带票销售”方式将报废产品销售给资源回收企业,资源回收企业缺少“第一张票”,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成本费用的凭据,为此,茂南区税务局积极推动“反向开票”政策落地,资源回收企业可以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畅通,其购进支出还可据此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解决成本税前列支堵点的问题,使资源回收行业的税费政策运行更加顺畅。可见,办法总比困难多,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等聚焦循环经济,破除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堵点,形成支持低碳环保产业的合力,我市循环经济将迎来蓬勃发展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