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积怨一朝解 三年纠纷终破局

高州法院妥善执结一起宅基地建房纠纷案


以案说法
记者
许巨滔 通讯员 张扬 黄茵
  本报讯“法官,他们又把挖机围住了!我手续齐全,到底什么时候能建房?”2025年6月底,高州法院执行局办公室内,申请执行人杨某攥着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声音带着哭腔。这已是她第三次建房受阻了。然而,该场持续近三年的宅基地建房纠纷拉锯战,在法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迎来破局时刻。
  2022年6月,高州市宝光街道村民杨某甲完成老旧危房拆除,符合宅基地建房条件。她依程序向村委及政府部门申请,经审批,获得在自有宅基地上建房的许可。然而,当杨某甲持完备建房手续,准备在《农村宅基地批准书》有效期内开工时,一场蓄意阻挠不期而至。
  “这条路必须让出来!不然谁都别想动工!”被执行人杨某乙站在宅基地边界,手指向杨某甲的建房图纸,“你建房我们不拦,但必须留出来十米宽的路,不然我天天守在这里!”原来,杨某乙与杨某甲系邻里,双方因道路问题素有矛盾,适逢杨某甲房屋拆旧建新,杨某乙要求杨某甲缩减建房面积并让出至少十米宽道路连接自家房屋与村道,但最终协商无果,杨某甲的建房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2022年7月,杨某乙一家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便擅自建起一条长近20米、宽6米、厚约30公分的水泥道路,直接覆盖杨某甲大部分宅基地,试图从根本上阻断建房进程。
  2023年4月,当杨某甲雇请勾机再次尝试施工时,冲突一触即发。“我看谁敢动!”杨某乙接爬上挖机皮带,其家属欧某则一屁股坐在挖斗内,“除非你留出路,不然谁都别想开工!”现场一片混乱,杨某甲只得叫停施工,并将杨某乙一家诉至高州法院。
  经法院判决,杨某乙、欧某等5名被告不得阻拦杨某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定范围内建设房屋。判决生效后,5名被告仍未履行。杨某甲于2025年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杨某乙一家排除妨害。
  “判决已经生效,你们必须履行义务,否则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多次约谈被执行人。
  但被执行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她敢建房,我们就躺地上!”被执行人黄某拍着桌子叫嚣,甚至授意家中高龄老人采取“碰瓷”、假装跌倒等手段对抗执行,严重干扰执行工作。
  面对被执行人的阻挠行为,执行法官全面梳理纠纷脉络,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通过走访摸排,多方了解纠纷成因,进一步摸清被执行人的“心结”。
  “杨某乙一家人担心申请人建房后会阻断道路,影响自家通行,这是矛盾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在杨某甲宅基地范围外,一条近4米宽的道路早已存在,完全能保障周边住户通行。”村委会干部解释道。
  “我们之前有过约定,对方不但违反约定,还一直强行施工。我们并不反对她建房,是希望达成共识才开始动工。”
  “如果你觉得对方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你可以走法律途径去寻求解决办法,抗拒执行并不是可取之道。你看看这份地形图,清楚列明了道路界至,是完全不会影响你们通行的,咱们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有什么意见可以坐下来慢慢协商嘛。”
  “你们不用再说了,纸上画的不算数,房子一盖起来,谁知道会不会变!”
  多番劝说无果,法院决定采取强制执行。
  执行前,执行局成立专案小组,制定执行方案与风险评估,并邀请街道办、村委会、派出所等部门全程参与,协助执行。
  执行当天,村委会工作人员发挥熟悉村情民意优势,协助执行法官对当事人进行思想疏导,执行法官则从法律的角度,再次严厉阐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即将面临的严重后果,派出所配合维护现场秩序,防止矛盾升级,检察院全程监督确保程序合法公正,救护车现场待命保障安全。
  “不能建!”当被执行人杨某乙看到执行团队到来,马上从房子里冲出来试图阻挠执行,执行法官果断拿出预拘留罚款通知书,对其暴力对抗、阻挠执行的行为予以训诫:“这是预拘留罚款通知书,你们屡次阻碍执行,已涉嫌违法。若再不停止,我们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看着通知书上鲜红的公章,杨某乙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前的强硬态度开始发生转变,“法官,我们再也不阻挠了,别拘留我们……”。
  “我明白,这几年的矛盾,大家心里都憋了一口气,但是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以后建房对方也来阻扰,你怎么办?大家何不给彼此一个台阶下,一起把日子过好呢?”执行法官苦口婆心地劝说,促使双方换位思考。最终,被执行人当场签下保证书,承诺日后不再阻挠申请人建房。
  “咚咚咚”,挖掘机轰鸣启动,挥动巨臂,正式破土动工,施工人员有序进场开展建房工作,“受阻三年的房子,终于可以动工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看着地基的顺利完成,杨某甲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