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化州《跳花棚》亮相广东非遗展演
古老傩舞焕发时代新韵
记者 文华春 通讯员 董天忠 李政导
本报讯近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剧场内鼓乐铿锵、舞姿翩跹,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主办的“珠水共融时代新韵”专题展演在此举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化州《跳花棚》惊艳登场,以其古朴神秘的傩舞风韵和祈福迎祥的文化内涵,赢得线上线下超30万人次观众喝彩。
《跳花棚》源于明代末期,因表演时以竹木禾草搭棚为台得名。这一古老舞蹈属中国傩文化体系,完整保留18科程式,尤以第五科“七鬼仔”36种跳法为核心,动作粗犷质朴,融合巫术祭祀与农耕文明特质,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2011年,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化州市多措并举推动非遗活态传承:通过“非遗进校园”开设青少年培训班,在社区建立传习基地培育新生代传承人;借助省内外文化交流平台,先后赴粤港澳大湾区及云南、贵州等地展演,提升文化影响力。此次展演中,演员们通过创新编排,在保留传统科仪的同时融入现代舞台艺术语言,令这一600年古艺焕发新生机。
《跳花棚》的活化实践为传统舞蹈类非遗提供了示范样本。未来,化州将深化“数字化+非遗”保护工程,运用三维动作捕捉技术建立舞蹈数据库,并探索文旅融合路径,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让古老傩舞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