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乡村新气象

书屋多了 牌局少了 文明新风种进心田


■记者 文华春 通讯员 陈杨官 董天忠
  本报讯
傍晚时分,化州市笪桥镇瑶埇村的“悦”读空间里,村民三三两两翻着书,孩子们围在科普园里叽叽喳喳讨论。“以前闲了只能打牌、唠闲话,现在大伙抢着来这儿‘充电’!”村民李姨笑着说。近年来,化州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村民生活悄然“蝶变”。
  “四小园”扮靓庭院,村民从“看客”变“主角”。在鉴江街道沐浪塘村,张伯正修剪自家庭院的绿植。小院一角设了茶室,石凳木桌衬着花草,成了邻居们的“打卡点”。像这样的“美丽庭院”,化州已建成5057个。政府引导村民投工投劳,清理垃圾、改造闲置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花园、小公园”2.8万个。村民调侃:“现在比谁家院子美,麻将声都少了!”
  文化空间“遍地开花”,村史馆里找到根。新安镇新塘村的村史馆内,老农具、旧照片吸引游客驻足;石榴馆展示特色产业,民宿和骑行道让乡村游火了。“以前觉得城里好,现在咱村成了‘网红’!”村民自豪地说。目前,化州建成39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379间农家书屋,30间特色文化空间成为“精神粮仓”。科普活动、法治讲座轮番上演,连广场舞队都编排起“文明新风”主题节目。
  年例不摆酒,改去种棵树,移风易俗带来新时尚。2025年春节,化州11个乡镇开展“年例来种树”活动,村民用2773株树苗替代了流水席。“喜事种棵‘幸福树’,比放鞭炮有意义!”笪桥镇村民说。如今,“我为娘家种棵树”等活动蔚然成风,文明新约写入村规民约。
  从“环境美”到“心灵美”,化州的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有了“里子”。正如村民所言:“房子漂亮不算啥,日子有滋有味才是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