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公平配售机制护航保障性住房建设

颜庆明(市区)
茂名日报报道,近日,我市出台《茂名市配售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全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保障城市工薪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引发市民广泛关注。
过去,由于城镇化高速发展带动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住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工薪阶层和部分年轻人住房压力过大,只能租房生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如今,房地产市场低迷,高价的商品房需求正在减少,地产业的一些运营模式需要及时纠正,推进房地产转型。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通过商品房交易,能够为地方财政带来土地收益和税收,从而反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地产与基建投资双驱动模式。针对这种时代性变化,有必要鼓励更多主体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刚性居住需求,实现“一举多得”。
202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明确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住房保障体系将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但从我市实践看,住房保障体系面临“建多少、怎么建、怎么配售、怎么管理”等一系列难题。《管理办法》的出台,从制度上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该《管理办法》采用条目式结构,从8个章节提出42条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全流程规范我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筹集建设、配售管理、运营管理等,涉及面广,覆盖保障对象多,是规范我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重要文件,也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推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工薪收入群体的经济压力,而《管理办法》的出台可以让保障性住房的配售工作更规范、更公平、更透明,使“住有所居”进一步扩大。要建立公平公正的配售机制,以及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保障性住房不得上市交易,专门服务于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及政府引进人才,守住底线,让真正有需求的人得到保障。
《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关乎住房政策的公平性,更折射出政府部门的人文关怀。我市已于3月底制定了《茂名市市区建立轮候库开展常态化申请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工作方案》,4月底发布了“关于开放茂名市市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轮候的公告”,从4月30日起开放,接受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群体申请。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这项政策红利,是低价现房的民生期待,其价格优势对于我市工薪阶层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要加快推进轮候库建设,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充分发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惠民生、促转型、稳经济的重要作用,避免出现保障性住房位置偏远、配套匮乏、资格审核被质疑等导致空置问题的发生。政策初衷值得肯定,但若不能以更透明的机制、更包容的标准、更严格的监管回应民意,则有可能沦为“纸上福利”。我们必须把好事办好、实事落实,让我们的城市更有特色、更有温度、更有魅力。
号角已吹响,关键是落实。《管理办法》已明确市本级负责茂南区辖区8个街道,茂南区政府负责剩余9个乡镇范围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监督和管理;电白区及其他县级市、经济功能区负责各自辖区范围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监督和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迅速按下配售保障性住房惠民生“加速键”,通过多种渠道,做好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渠道、流程等相关政策信息公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全部门联审机制,通过大数据等政务平台实时获取住建、人社等部门数据,实现审核“智能比对”、快速完成,更好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