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开展助农服务
助“李”服务到田头 文明实践暖心头
■通讯员 高干 杨珮珮
本报讯 盛夏时节,信宜市三华李迎来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李树挂满红果,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信宜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通过组织助农服务、普法宣传、产销对接等多元举措,让文明实践的温暖浸润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白石镇:志愿服务伴“李”行,产销对接“零距离”
连日来,白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白石镇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助农活动,为三华李采收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如今,正值白石镇沙底片区官山村、丽垌村、吉度村丰收时节,白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联合镇村干部齐齐上阵,用实际行动助农惠农。
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前联系供销社、三华李收购商,且灵活利用村委会门口广场空闲场地,协助收购商和村民进行面对面集中收购,既让村民就近出售自己的劳动果实,又节省了收购商收购的成本。
在现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人员不仅在维持现场秩序,而且在集中收购的过程中也为村民提供搬运服务,将一颗颗饱满红润的三华李送上货车。不仅如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人员还积极利用电商平台,联系了当地相关农产品公司协助开展当地三华李直播活动,宣传售卖当地的三华李。
今后,白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也将继续加大助农力度,拓宽沟通渠道,大力助力三华李电商、直播产业,更好地促进三华李产业的发展。
钱排镇:普法宣传助“李”兴,品牌保护添动力
近日,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这场由信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宜市司法局以及信宜市钱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举办的普法宣传活动,不仅将法律知识送到了群众身边,更以独特的形式融入了地方特色——三华李文化的宣传推广。
当天,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禁毒法》《商标法》等关于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讲解,向村民们普及了如何辨别侵权行为的知识,引导大家更好地维护三华李的品牌价值。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它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活动现场,三华李试吃环节倍受游客、村民喜爱。工作人员准备了多种品尝方式,让人们感受三华李的不同风味。例如鲜果整吃时,酸甜爽脆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切片蘸糖后,甜蜜与果香交织出新的味觉体验;而椒盐腌制的三华李,其独特的咸香味更是征服众人的味蕾。
许多村民和游客纷纷表示,活动接地气且有意义。他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还进一步了解信宜的瑰宝——三华李。据悉,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同时,钱排镇借助三华李文化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潜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茶山镇:助农销售促“李”旺,果筐满载志愿情
近日,茶山镇呈现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丰收景象,在信宜市供销社信宜李收购现场,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全力协助收购工作,为当地果农排忧解难,推动信宜李销售,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从5月29日起,信宜市供销社在茶山镇设立了7大收购点,丰垌口村、渤垌村等多地同步开展收购,每日收购量稳定在50吨左右,截至目前累计已达300余吨,构建起三华李产销高效通道。
在收购现场,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的红色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每天9点到15点,志愿者们准时到岗,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在收购信息登记处,志愿者们认真核对果农的信息和信宜李的数量,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在支付环节,他们仔细清点,及时将收购款支付给果农,让果农们安心放心。
搬运和挑选信宜李的区域,志愿者们更是不辞辛劳。他们穿梭在堆满信宜李的筐子之间,接力搬运筐装三华李,把控收购品质。志愿者们还承担起维持秩序的重任,引导农户有序排队、依次过秤,确保收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次茶山镇文明实践助力供销社收购信宜李行动,是文明实践活动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生动体现,打通了农产品销售链路,助力果农增收。茶山镇将继续深化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深化多元协作,让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颗颗三华李,承载着果农的希望,也凝聚着文明实践的力量。信宜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信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以“李”为媒,通过“服务+普法+助销”的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让信宜三华李以更甜的口感、更响的品牌、更畅的销路,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接下来,信宜将继续以文明实践为笔,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