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荔母


■崔耀奇
  茂名有四大古荔园,位于浮山岭下西南面,相距不远,是连成一片的国内外公认最优质的荔枝带。
  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是其中之一。上河古荔园,位于浮山南麓,琅江北岸。荔园现有368亩,拥有数量可观的古荔。现存最古老的古荔树龄超过1780年,且有五棵:一棵红皮(大造)、一棵“砸死狗”、三棵进奉。当地村民称那棵红皮古荔为“岭南荔母”。
  我的家乡在霞洞,霞洞是生我养我的故园。我的同学王清原来是上河村委会主要干部,兼任古荔园园长。基缘于此,我每年要造访古荔园多次;有时与“园长”一起巡园,有时带文友过来采风,荔红时节回来品荔赏玩。
  2020年荔花绽放时节,我受上河村委会邀请,回来考察荔园,提供制作古荔二维码资料。因每年都要为古荔园写些小文,收集、整理古荔园资料,是我乐意而为的工作。经过几天考察探访,让我对古荔园有更多的认识。
  园中有棵古荔样貌独特,引起我的关注。这棵老树树心被掏空,树洞可藏童子避雨,树干受长年风雨吞噬,却依然坚挺,枝繁叶茂,这就是古荔园最古老的树。当时新鉴定树龄信息还没有出来,旁边石碑标记它叫“岭南荔母”,品种是红皮(大造),年代是“隋唐”。
  同学告诉我这是“镇园之宝”。这棵古荔,历经雷打电击,枝干虬曲,姿态万千,四周用水泥柱支撑。伸手触摸树皮,粗糙的触感直透指尖,像是缠满了岁月的皱纹。看着这棵饱经沧桑依然生机勃发的古树,我仿佛听到了岁月的回声,一下子穿越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冯冼后裔故土冯家村……
  不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省荔枝分子标签工程技术中心取样进行“碳-14”树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岭南荔母”树龄1780年。这个消息令我大吃一惊,“岭南荔母”的身世比原标记的隋唐年份更早;且园中1780年树龄的古荔不止一棵,还另有四棵——三棵进奉、一棵“砸死狗”。上河古荔园,留存大量1500年左右树龄的古荔表明,它在梁陈隋时代就已形成大荔园;而1780多年的古树,可推断栽植年代属东汉三国时期。
  “岭南荔母”得以幸存实属不易。此树果实红艳,故本地人称为红皮,果核细肉结,带有淡淡桂花香味,本地人又称它为桂花果。2022年6
  月7日我带一些朋友回古荔园品果赏玩,同学拿来工具摘了红皮、进奉请大家
  品尝。古荔红皮果味道清纯、无渣,果然有缕桂花香味在唇齿间弥漫,没有其他地方红皮那种酸涩感;进奉古荔果色黄里透红,异常诱人,个头特别大,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汁液四溢,清甜中隐隐有股兰香在浮动……大家品尝过后赞不绝口,都说要带点回去分享。
  说起“岭南荔母”来历,是有故事的。相传三国年代,当地百越人上浮山岭打猎,一路追踪猎物,猎物突然消失在一棵大树背后,只见大树结有鲜红果子。此时正是六月天气,炎热难挡,口干舌燥,猎人随手摘颗果子放入口中,发现果子酸中带甜,舒爽无比,于是回去与村中长老禀报奇遇。大家商量后一起上山,将原生长于浮山深处的野生荔枝引种到沙琅江畔坡地并改良。后来陆续发现引种其他野生荔枝,改良形成霞洞琅江流域的荔枝带、荔枝园。
  1978年改革开放后,“岭南荔母”与其他古荔分到村民家中管理。2007年,电白上河古荔园被定为茂名四大古荔园之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抢救、保护古荔工作走上正轨。我曾目睹同学为“岭南荔母”打点滴,同学说是为古荔加点“氨基酸”。2015年后,古荔园由村委会管理保护。
  霞飞浮山,丹荔映翠;千年古荔园,今日换新颜!今天的上河古荔园,早已成功申报国家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11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今年清明期间回乡踏青,不忘去探访心中的古荔园。只见每棵树头刚翻过施肥条沟,那些古荔枝繁叶茂,葳蕤生辉,荔果青青,丰收在望。那棵“岭南荔母”,长势喜人,涅槃重生!
  又是蝉鸣荔红时。荔枝红了,“5·20”我爱荔。上河古荔园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