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荔”产业大家谈
“交农文旅商”融合,擦亮中国荔乡名片
特约评论员 崔耀奇
时和荔丰,山海同庆。夏风拂过岭南,荔枝红遍枝头。5月的茂名,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5月19日,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在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盛大启幕。一场以荔枝为名的嘉年华,让这座“中国荔乡”再次成为焦点。当千年荔枝文化遇见现代产业思维,当古荔林间的农耕文明碰撞数字时代的浪潮,茂名以一场“交农文旅商”融合的实践,书写了一部乡村振兴的“新荔史”。
一条高速路,激活城乡融合的“流量密码”。5月20日上午,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运营启动仪式举行。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的启用,堪称这场融合大戏的“点睛之笔”。这座形似荔果荔叶、融入万亩荔林的服务区,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服务区的认知。它不再是匆匆过客的临时驿站,而是化身“荔乡会客厅”。在柏桥服务区举行的美“荔”之夜活动上,还设置了荔枝美食区、荔枝文化展示区、荔枝互动体验区等多个区域。市民朋友与来自四方的宾客可以一起参观品鉴茂名特色农产品,品尝新鲜采摘的荔枝,欣赏荔枝主题的文艺表演,享受荔枝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荔枝市集上,现摘的荔枝与荔枝冰淇淋同台争艳;透过玻璃幕墙,游客抬眼便是“荔海层林染”的实景画卷。服务区如一枚精巧的榫接,将高速公路的交通动脉与乡村产业链无缝衔接,让“过路经济”升格为“停留经济”。
茂名荔枝产业的突围,蕴藏着传统农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密码。田头智慧小站的冷链技术让荔枝保鲜期延长5倍,5G物联网果园里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区块链溯源系统为每颗荔枝赋予“数字身份证”……科技赋能让“果贱伤农”成为历史。更值得关注的是销售端的创新:当“十万电商卖荔枝”遇上“盲盒经济”,年轻人在拆开随机搭配的荔枝盲盒时,收获的不仅是味觉惊喜,更是对农耕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当荔枝树认购与“年份荔”概念结合,农产品跃升为兼具投资属性的文化符号。累计达成1.5亿元的定制订单、实现708万公斤的预售成绩,揭示着农业价值链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深刻转型。
一场文化宴,烹制乡村振兴的“精神飨食”。嘉年华现场,“荔乡之旅”精品路线发布,串联种植园古荔林、柏桥服务区荔枝市集等节点,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嘉年华现场宾客还沉浸式观赏了《百家讲坛》主讲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缘是茂名荔枝来》为主题的精彩演绎;《荔乡大地》情景剧中三代荔农的奋斗史,与直播间里新农人的带货绝活交织。这种文化叙事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通过当代审美重构农耕文明的精神内核——当荔枝定制礼盒遇上端午节,当荔枝白兰地摆进都市酒吧,传统农品正在蜕变为承载情感记忆的文化媒介。数据显示,荔枝主题微短剧全网播放量破亿,印证着文化软实力对产业硬实力的加持。
从古驿道上的快马加鞭,到冷链专线的朝发夕至;从古园里千年古荔的年轮,到跨境电商平台的实时订单——茂名荔枝的破圈之路,本质是一场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重组。这里没有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以荔枝为支点,撬动交通、农业、文化、旅游、商业五大要素的深度融合,在城乡之间架起资源互通的金桥。当荔枝从“舌尖甜蜜”升华为“心间乡愁”,当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全球餐桌,茂名正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对传统产业基因的重组创新中,藏在让生产要素“跨界流动”的系统思维里。
千年荔乡,此刻正甜。这场“交农文旅商”的融合实验,不仅让茂名荔枝成为观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绝佳样本,更启示我们: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赛道上,唯有打破产业边界、贯通文化血脉,才能让传统农品焕发持久生命力;继续书写“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让乡村振兴的故事既有泥土芬芳,又具时代光彩。
荔枝红了,千年荔乡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