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深挖优势巧布局 绘就农业新图景
毛勇强(市区)
硕果挂满枝头的香蕉,色如金玉的黄皮,香味四溢的仙桃,郁郁葱葱的深薯,青翠欲滴的蚕桑,绿油油的水稻……构成了高州市曹江镇的“初夏交响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异彩纷呈、大地披锦绣的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去年,该镇农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香蕉产值6亿元,深薯产值4亿元,黄皮产值1.6亿元。一个只有118.5平方公里的镇,涌现了三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令人振奋。笔者曾几次到曹江镇采访,认为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充分发挥“地肥水美”的优势,做好“地利”文章。曹江镇位于高州市中部,交通方便,河渠纵横,水网密布,沃野百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该镇抓住“地利”不放,从实际出发,做到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薯则薯,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年年迈上新台阶。鉴江、曹江、石骨河等河流贯穿全镇,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土地,土层肥厚,适宜种植深薯。该镇种植深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植技艺已被列入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广东省淮山薯专业镇”称号。曹江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生产的深薯外形笔直饱满、质地坚实、玉色嫩白、甘香粉糯,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喜获省级“一村一品”认证,成为区域农业品牌的典范。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深薯生产,该镇充分利用“地肥水美”的优势,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品牌化效应”的道路,兴建万亩深薯示范基地,带动全镇深薯产业的发展。去年,该镇深薯面积达2.55万亩,产量达6.1万吨,产值约4亿元。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做好“种子革命”的文章。曹江镇种植香蕉历史悠久,扬名海内外。早在上世纪50年代,该镇生产的香蕉就销往苏联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郎君欲问曹江路,只依蕉荫绿里行”的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该镇香蕉生产的盛况。曹江农民刘泽才曾创造香蕉亩产超过5000公斤,最高株产72公斤的高产纪录,光荣赴京参加劳模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获得一面大红锦旗,成为曹江人的骄傲。因此,曹江香蕉已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品牌。该镇大力树立品牌意识,大手笔挥就香蕉生产这篇“大块文章”。他们培育的矮脚遁地雷、高脚遁地雷和齐尾三个品种,被省果树研究所确认为优稀品种。其中“高脚遁地雷”香蕉在中国第一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了“优质名牌产品”称号。农业的革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良种苗。因此,该镇种植的香蕉全部是上述优良品种。所产的香蕉皮色金黄,皮薄果大,嫩滑香甜,爽而不腻,风味独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广东省香蕉产业园落户曹江,该镇香蕉被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进行全域发展,联农带农效益明显,促进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
充分发挥电商的优势,作好社会化服务的文章。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当时农村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曹江镇香蕉、黄皮、深薯面积大、产量多,如果服务滞后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该镇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镇政府率先垂范,带头实施。去年6月14日,该镇在安良堡村委会举行黄皮采摘仪式暨“百万网红”直播带货活动,现场开设了10个直播带货区,网红现场精彩演绎和网络直播带货,不遗余力地推广“鸡心黄皮”,让广大消费者对曹江黄皮的特点、优点了如指掌,产生了共鸣。这次活动,网红活跃,粉丝互动,精彩纷呈,气氛热烈,名声大震,消费者、果农皆大欢喜,效益显著。与此同时,鼓励、引导和指导农民学习利用电商推销农产品,通过反复摸索、实践,大批村民特别是中青年人,学会了运用电商做生意。因此,尽管香蕉、深薯和黄皮等农产品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没有出现“果贱伤农”“薯贱伤农”的现象,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力地推动了“百千万工程”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