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桥镇写好黄瓜富民大文章

“黄瓜轻轨”铺就农民增收快车道


■记者 李华锦 通讯员 化融媒
  本报讯 眼下正值黄瓜丰收季。在笪桥镇田间地头,一条蜿蜒的轨道运输线穿梭于翠绿的黄瓜田之间,村民们正将采摘的黄瓜装车,通过轨道车快速运往加工车间。这一举措,让黄瓜的采收效率提升80%,铺就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快车道。

  1100米“黄瓜轻轨”解决运输难题
  近年来,笪桥镇立足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将传统黄瓜种植与现代机械化技术深度融合。这条全长1100米的“黄瓜轻轨”不仅解决了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更通过轨道车与智能化加工车间的衔接,构建起从田间到车间的标准化物流体系。
  随着轨道运输线的投入使用,笪桥镇的黄瓜种植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搬运环节的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激发了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的积极性。
  为确保农户熟练掌握新技术,丰之农种植基地组织了系统的技术培训。从轨道车操作到黄瓜种植管理,农户们逐步适应了机械化作业方式,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在笪桥镇,机械化不仅服务于种植环节,更延伸至加工领域。化州市翠的特产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文旅”模式推动三产融合,轨道运输线与智能化加工车间协同作业,助力黄瓜产业提质增效。

  1.7万亩黄瓜带动超5000农民就业增收
  笪桥镇的黄瓜产业升级,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近年来,笪桥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改造智能化加工车间等举措,推动黄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笪桥镇镇长苏晓亮表示,笪桥镇作为“黄瓜之乡”,始终以“百千万工程”为实践,将一根黄瓜做成富民强镇的大文章。地方党委政府坚持科技与产业融合,筑牢发展根基,建成5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投入200万元改造的智能化加工车间,将传统晾晒升级为温控烘干技术,生产效率提高3倍,还保留了市级非遗“笪桥黄瓜干制作技艺”的精髓。目前全镇1.7万亩黄瓜带动5000余名农民就业,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同时,该镇以“革命老区+产业”的模式,打造“红色教育+农耕体验”文旅路线,游客参观南路革命纪念馆后,可参与黄瓜采摘、非遗工坊体验,品尝“全瓜宴”特色美食。这种“红绿融合”模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发展,形成“种产销游”全产业链。此外,该镇还把社会力量与乡村振兴融合,通过“百会帮百镇”行动,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增长30%。当前,该镇正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规划建设集冷链仓储、深加工研发、电商直播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目标在3年内实现黄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亿元。我们相信,小小的黄瓜一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扁担”,为“百千万工程”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从田间到车间,从种植到加工,笪桥镇的“黄瓜轻轨”不仅铺就了一条农业快车道,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的推动下,笪桥镇的黄瓜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