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轻轨”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黄超平(化州)
  当下,正值黄瓜采摘旺季,在化州市笪桥镇的广袤田野间,一条蜿蜒的“黄瓜轻轨”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黄瓜采收效率提升80%,更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例。
  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黄瓜轻轨”展现出显著优势。传统的人工搬运方式耗时费力,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如今,长达1100米的轨道贯穿瓜田,采摘后的黄瓜通过轨道车快速运往加工车间,实现了采收运输的无缝衔接。据种植大户李尚深介绍,“黄瓜轻轨”日均运输量可达2万斤,相当于替代20-30名劳动力,全年可节省人工成本约30万元。快速高效的采收运输,能让新鲜的农产品以最快速度进入市场,缩短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周期,更有效降低了损耗率,保证了产品品质,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产业升级角度看,“黄瓜轻轨”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过去,农业生产多依赖人力,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如今,“黄瓜轻轨”与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从种植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固有形象,更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标准化水平,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活力。化州笪桥的实践表明,科技创新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黄瓜轻轨”带来的综合效益正在持续释放。笪桥镇黄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带动半数农户参与其中,形成了覆盖50多个自然村、惠及15万人的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3亿元的黄瓜产业,不仅让产品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市场,更创造了大量“家门口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解决乡村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展望未来,“黄瓜轻轨”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起点。要实现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需在产业链延伸、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发力。比如,要开发黄瓜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让化州笪桥黄瓜的名声更响亮;要拓展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条穿梭于田间地头的“黄瓜轻轨”,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次精彩提速,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昭示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创新实践在茂名广袤乡村落地生根,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