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东岸司法所“三强化”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


■通讯员 陈鹏
  本报讯
近年来,高州市司法局东岸司法所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以提升矫正质量、促进社会融入、预防再犯罪为目标,通过“三强化”举措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实现零脱管漏管、零再犯罪。
  强化监管措施
  构建智慧矫正新格局
  严把入矫关口。建立“三明确”入矫机制:明确罪犯身份属性,通过入矫宣告强化身份认知;明确监管纪律要求,首季度实行严格管理;明确权利义务,组织学习《社区矫正法》并签订承诺书。每一名新入矫对象全部完成规范化入矫程序。
  创新监管模式。构建“智慧平台+实地核查”双轨机制:依托省一体化平台,每日进行信息化核查;建立“1+1”走访制度,每周至少1次电话随访,每月1次入户走访。
  深化教育矫治。打造“线上+线下”教育体系:线上开设远程教育云课堂,每月至少完成4学时的课程;线下实施“每月一主题”教育和个别教育,涵盖法律、心理等6大类内容,教育覆盖率达100%。
  强化精准帮扶
  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护航特殊群体教育。建立“司法行政+学校”协同机制,对在校生实行“三免一协”:免除日常打卡、免除集中教育、免除公益活动,签订校所协管协议。2021年以来,成功帮助陈某锦等2名未成年矫正对象考入大学,升学率达100%。
  实施困难对象救助。建立“1+3”帮扶模式(1名对象配备司法行政干警、村(居)干部、亲属3方帮扶),累计为8名困难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如智力障碍对象李某,通过协调民政、残联等部门,3个月内完成残疾鉴定、低保申办、危房改造等帮扶措施。
  强化协同共治
  凝聚多元矫正合力
  构建家庭监管网络。将98%矫正对象的家属纳入矫正小组,签订责任书明确监管义务。建立家属联络群,每月通报矫正情况。
  激活基层治理力量。与13个村(社区)建立“所村联动”机制,聘请26名网格员担任矫正协管员,通过村居渠道收集动态信息,并开展公益活动。
  搭建部门协作平台。联合派出所、民政等7部门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在就业帮扶、心理疏导等方面形成12项协作事项。引入2家社工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累计开展帮教活动45场。
  “通过系统化施策,高州市司法局东岸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合格率达100%,帮扶需求解决率达100%,实现了‘管得住、矫得好、帮得实’的工作目标。”东岸司法所所长陈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