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司法局“监管+帮扶”护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邓海菲 通讯员 李峰
近年来,电白区司法局加强“监管+帮扶”两手抓,让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能够“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找到了监管机制与解决其生计生活之间的平衡点,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也使司法工作更具执法温度。
延伸帮扶管教工作触角
打造矫治护航新特色
电白,是茂名市辖区唯一沿海县级行政区,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因此涉海涉渔犯罪偶有发生。如何强化“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确保出海捕鱼与社区矫正“两不误”?
电白区司法局聚焦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难、监管难及休渔期生活难的“三难”现状,制定社区矫正对象出海审批制度,形成出海前报备、出海时每日报告、部门协同监管相结合、靠岸后签到销假的综合监管方式,有力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安全稳定。
开启“绿色通道”
确保“走得出”
去年12月16日,因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同案)被判处缓刑的布某等25名渔民罪犯,陆续到该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电白区司法局首次接收同批如此多人数的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深感监管压力,如何让他们“走得出”无疑成为首要难题。
“我是船老大,船上还有10名渔民靠出海捕鱼谋生,现临近春节,能不能让我请假出海捕鱼?”得知李某的情况后,该局通过走访评估,及时给予批准,打通了他们的生计路。同时,引用海上走私、违规作业等个案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在矫渔民守法生产作业。
该局还联合检察院等单位多措并举、多方协同,为有需求的符合审批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启就业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批准13名61人次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预计年收入增加137万余元,创造直接经济产值3000万余元。
建强“数字应用”
确保“管得住”
“出海后,李某每天都会通过监管平台向司法所报告。”电白区司法局在详细了解博贺司法所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的日常监管情况后,了解到李某十分珍惜此次机会,已办理完各项手续,顺利出海。这是该局积极解决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难题的生动体现。
该局创新严格管控跨界审批举措,一方面,与临时监护人签订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船长负起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在出海期间不能离开船只的责任,做到“人船不分离”;另一方面,落实专人核查手机定位,与当地渔委会协定,要求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司法e通”、卫星电话和微信等应用每日报告所在位置。同时,依托“北斗导航”集成平台,融合海事、海警、农业农村“渔业指挥中心”等多部门资源,运用船上监控、轨迹查询、信息告警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船只人员轨迹,并借助“矫务通”应用实时掌握上岸离岸信息。
截至目前,未发现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脱离专属渔区、脱管漏管、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情况。
注入“帮扶温度”
确保“矫得好”
基于每年长达三个半月的休渔期,电白区司法局如何针对休渔期做好帮扶新举措又是摆在当前的一大难题。
“非常感谢司法所的帮忙,鼓励我在休渔期考取了船员证。”博贺司法所在休渔期组织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所长利用工作之余联合镇渔业办业务人员对该对象给予考前指导与培训。最终,梁某某不负众望地考取了船员证,为今后到国库船出海作业获得入门券。
同时,电白区司法局还联合海事、检察等多部门开展“休渔期集中学习班”“送法上渔船”等活动,已开展宣传活动6场,受教育矫正对象97人次,累计提供就业指导13人次,帮助1名无渔业背景的社区矫正对象掌握海上作业技能。
“我们将秉持宽严相济的原则,找到社区矫正监管与解决渔民生计问题的平衡点,对社区矫正对象管得住、矫得好。”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特点,坚持“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并重模式,让社区矫正对象由内而外获“新生”回归社会,彰显司法温度。